范文查询

《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环境教学课题》范文模板

共有260人参考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环境教学课题怎么写,2151字免费世界环境保护日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环境教学课题怎么写

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环境教学课题范文(2151字)

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课题: 植树(planting trees) 年级: 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十八单元 目的: 1. 让学生认识森林的用途;2. 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破坏森林的后果;3. 培养他们积极种树,爱护树木的意识;4.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具: 中国地图, 有关森林和实物的一些照片 the great green wall is 7,000 kilometres long, and between 400 and 1,700 kilometres wide. the great green wall will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 it will stop the sand from moving towards the rich famland in the south. it has already saved a lot of land. but more great green walls are still needed, and not only in china. they must be built all over the world.notes: for activity 1, students are asked to do in the following steps: 1. make sure tha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activity, and give some words or expressions possibly mentioned in the acitivity. 2. ask the ss to list at least six reasons(simple words, expressions or sentences) why the trees are cut down. they should do this activity individually. 3. each student asks the other three different students for their reasons. 4. if there are any different reasons and you agree, add these reasons to the picture. 5. if you dont agree these different reasons ,have a discussion with them. 6. write a short passage with the list of the reasons to show why the trees are cut down. activity 2 is a discussion activity.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do this activity in a competitive way. step 1: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step 2: discuss the topic. the teacher gives any necessary help (like some new vocabulary , or some pictures). step 3: each group reports their discussion to the class. step 4: the group who get the most answers win the game. hints: what forest can do? 1. help to grow desert(沙漠). 2. save farmland. 3. change weather. 4. provide home for animals. 5. stop wind from blowing away the earth. 6. make food for human. 7. increase pollution (污染). 8. help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9. hold water in the soil 10. make wood for human. 11. add oxygen(氧气) to the air and increase air pollutants(污染物) 12. make the noise louder 13. provide paper products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76589/

《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环境教学课题.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世界环境保护日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植树造林(Planting trees)-环境教学课题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世界环境保护日范文

周强同志在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上的讲话怎么写

今天,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隆重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大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会后要狠抓落实。下面,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的简要回顾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以社会化参与、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9年1月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0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巩固扩大阶段。从1月至初,保护母亲河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地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由植树种草为主,到植树种草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天天环保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保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蓬勃发展阶段。从3月到现在,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一批示范工程相继竣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动员了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海外筹资6000多万元),在母亲河流域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六年来,我们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周)日”,利用每年的重大环境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小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清洁江河水,保护母亲河”、“承诺天天做,保护母亲河”、“请跟我来,天天环保”、“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创作歌剧、拍摄影视作品、举办生态文艺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平台。六年来,我们采取简单便利的方式,积极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创造条件。比如,“5元钱捐植1棵树,200元钱捐建1亩林”,只要愿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任何人都可以从节约用水、养花种草、净化环境等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以命名建设纪念林的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捐资,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保护母亲河行动架设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六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小渊基金”项目、举办“中日民间水论坛”等方式,积极推动中日生态环保合作,广泛建设“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通过建设“中埃青年友谊林”、亚欧基金合作、实施“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国际论坛、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年会、青年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走向世界。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框架下,我们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生态环保友好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建设“中直机关纪念林”、“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林”。6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了首届“中华环境奖”。5月,江泽民同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亲笔题词。4月,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来华参加中日青年生态合作论坛的日本代表团。12月,曾庆红同志会见日中绿化推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这一切都表明,保护母亲河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鼓励,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各级共青团、绿委、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记录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六年来积极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保护母亲河行动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才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才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 二、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以此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指明了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体验、生态环保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着力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广泛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文化。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青少年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受益者。生态环保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和弘扬的生态环保文化,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态环保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生态道德的养成和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浓郁社会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要大力倡导以“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要求,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传播生态文化的比较稳定的队伍,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在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青少年参与。 2.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生态环保实践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亲身体验,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探索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和公众直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和公众简便易行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主题活动,关注重点流域、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响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生态环保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广筹资金,着眼保持水土、治理污染、保护资源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证每个保护母亲河工程都是优质示范工程,让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3.围绕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开放性和危机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同时要在联合国青年政策框架内、国际青年组织框架内,广泛开展青年生态环保交流。要开展跨文明对话,积极引进国际资源,推进青年生态环保项目。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互惠、双赢的机制开展活动。总之,要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母亲河行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思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规律性认识。这些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自我运转能力更强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把深化社会动员机制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事业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动员机制。要充分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为基础,广泛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调动青少年的内在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志愿参与、形象代言、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实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简便易行的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2.要把完善多方合作机制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有力手段。保护母亲河行动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必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主动争取各主办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牵动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积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要利用好团内团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探索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更加踊跃出资建林的筹资机制,强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物质依托。 3.要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中之重。保护母亲河行动工程的建设,筹资是前提,建设和管理是关键。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显著的治理效果,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要按照基金管理使用要求,管理好各级专项行动资金,严格审批立项,科学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建设。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客观规律,在规划、论证、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移交等主要环节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全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延续。要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采取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 4.要把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团组织牵头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商讨。发展参与群体,适当组建团组织管理指导,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能自行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环保社团等组织形式。大胆探索用社会化、事业化方式推动大型群众性公益事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常规化、事业化。进一步建立以“母亲河奖”为龙头的表彰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积极导向,激发各方面支持和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 各级共青团组织是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组织协调部门之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绿委、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将保护母亲河行动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育人功能,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和有关部门一道,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事业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这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同志们,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树生态文明新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新局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大会上   母亲河 )

三亚市第七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怎么写

今天,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隆重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大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会后要狠抓落实。下面,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的简要回顾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以社会化参与、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9年1月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0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巩固扩大阶段。从1月至初,保护母亲河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地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由植树种草为主,到植树种草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天天环保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保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蓬勃发展阶段。从3月到现在,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一批示范工程相继竣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动员了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海外筹资6000多万元),在母亲河流域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六年来,我们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周)日”,利用每年的重大环境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小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清洁江河水,保护母亲河”、“承诺天天做,保护母亲河”、“请跟我来,天天环保”、“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创作歌剧、拍摄影视作品、举办生态文艺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平台。六年来,我们采取简单便利的方式,积极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创造条件。比如,“5元钱捐植1棵树,200元钱捐建1亩林”,只要愿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任何人都可以从节约用水、养花种草、净化环境等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以命名建设纪念林的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捐资,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保护母亲河行动架设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六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小渊基金”项目、举办“中日民间水论坛”等方式,积极推动中日生态环保合作,广泛建设“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通过建设“中埃青年友谊林”、亚欧基金合作、实施“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国际论坛、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年会、青年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走向世界。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框架下,我们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生态环保友好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建设“中直机关纪念林”、“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林”。6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了首届“中华环境奖”。5月,江泽民同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亲笔题词。4月,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来华参加中日青年生态合作论坛的日本代表团。12月,曾庆红同志会见日中绿化推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这一切都表明,保护母亲河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鼓励,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各级共青团、绿委、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记录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六年来积极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保护母亲河行动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才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才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 二、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以此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指明了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体验、生态环保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着力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广泛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文化。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青少年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受益者。生态环保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和弘扬的生态环保文化,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态环保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生态道德的养成和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浓郁社会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要大力倡导以“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要求,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传播生态文化的比较稳定的队伍,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在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青少年参与。 2.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生态环保实践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亲身体验,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探索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和公众直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和公众简便易行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主题活动,关注重点流域、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响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生态环保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广筹资金,着眼保持水土、治理污染、保护资源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证每个保护母亲河工程都是优质示范工程,让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3.围绕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开放性和危机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同时要在联合国青年政策框架内、国际青年组织框架内,广泛开展青年生态环保交流。要开展跨文明对话,积极引进国际资源,推进青年生态环保项目。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互惠、双赢的机制开展活动。总之,要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母亲河行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思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规律性认识。这些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自我运转能力更强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把深化社会动员机制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事业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动员机制。要充分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为基础,广泛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调动青少年的内在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志愿参与、形象代言、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实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简便易行的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2.要把完善多方合作机制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有力手段。保护母亲河行动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必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主动争取各主办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牵动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积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要利用好团内团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探索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更加踊跃出资建林的筹资机制,强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物质依托。 3.要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中之重。保护母亲河行动工程的建设,筹资是前提,建设和管理是关键。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显著的治理效果,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要按照基金管理使用要求,管理好各级专项行动资金,严格审批立项,科学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建设。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客观规律,在规划、论证、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移交等主要环节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全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延续。要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采取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 4.要把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团组织牵头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商讨。发展参与群体,适当组建团组织管理指导,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能自行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环保社团等组织形式。大胆探索用社会化、事业化方式推动大型群众性公益事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常规化、事业化。进一步建立以“母亲河奖”为龙头的表彰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积极导向,激发各方面支持和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 各级共青团组织是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组织协调部门之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绿委、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将保护母亲河行动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育人功能,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和有关部门一道,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事业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这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同志们,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树生态文明新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新局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工作总结   环境 )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总结怎么写

今天,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隆重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大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会后要狠抓落实。下面,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的简要回顾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以社会化参与、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9年1月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0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巩固扩大阶段。从1月至初,保护母亲河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地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由植树种草为主,到植树种草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天天环保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保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蓬勃发展阶段。从3月到现在,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一批示范工程相继竣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动员了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海外筹资6000多万元),在母亲河流域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六年来,我们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周)日”,利用每年的重大环境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小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清洁江河水,保护母亲河”、“承诺天天做,保护母亲河”、“请跟我来,天天环保”、“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创作歌剧、拍摄影视作品、举办生态文艺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平台。六年来,我们采取简单便利的方式,积极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创造条件。比如,“5元钱捐植1棵树,200元钱捐建1亩林”,只要愿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任何人都可以从节约用水、养花种草、净化环境等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以命名建设纪念林的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捐资,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保护母亲河行动架设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六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小渊基金”项目、举办“中日民间水论坛”等方式,积极推动中日生态环保合作,广泛建设“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通过建设“中埃青年友谊林”、亚欧基金合作、实施“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国际论坛、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年会、青年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走向世界。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框架下,我们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生态环保友好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建设“中直机关纪念林”、“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林”。6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了首届“中华环境奖”。5月,江泽民同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亲笔题词。4月,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来华参加中日青年生态合作论坛的日本代表团。12月,曾庆红同志会见日中绿化推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这一切都表明,保护母亲河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鼓励,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各级共青团、绿委、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记录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六年来积极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保护母亲河行动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才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才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 二、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以此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指明了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体验、生态环保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着力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广泛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文化。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青少年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受益者。生态环保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和弘扬的生态环保文化,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态环保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生态道德的养成和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浓郁社会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要大力倡导以“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要求,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传播生态文化的比较稳定的队伍,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在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青少年参与。 2.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生态环保实践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亲身体验,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探索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和公众直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和公众简便易行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主题活动,关注重点流域、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响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生态环保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广筹资金,着眼保持水土、治理污染、保护资源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证每个保护母亲河工程都是优质示范工程,让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3.围绕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开放性和危机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同时要在联合国青年政策框架内、国际青年组织框架内,广泛开展青年生态环保交流。要开展跨文明对话,积极引进国际资源,推进青年生态环保项目。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互惠、双赢的机制开展活动。总之,要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母亲河行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思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规律性认识。这些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自我运转能力更强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把深化社会动员机制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事业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动员机制。要充分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为基础,广泛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调动青少年的内在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志愿参与、形象代言、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实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简便易行的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2.要把完善多方合作机制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有力手段。保护母亲河行动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必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主动争取各主办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牵动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积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要利用好团内团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探索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更加踊跃出资建林的筹资机制,强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物质依托。 3.要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中之重。保护母亲河行动工程的建设,筹资是前提,建设和管理是关键。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显著的治理效果,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要按照基金管理使用要求,管理好各级专项行动资金,严格审批立项,科学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建设。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客观规律,在规划、论证、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移交等主要环节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全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延续。要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采取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 4.要把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团组织牵头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商讨。发展参与群体,适当组建团组织管理指导,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能自行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环保社团等组织形式。大胆探索用社会化、事业化方式推动大型群众性公益事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常规化、事业化。进一步建立以“母亲河奖”为龙头的表彰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积极导向,激发各方面支持和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 各级共青团组织是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组织协调部门之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绿委、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将保护母亲河行动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育人功能,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和有关部门一道,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事业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这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同志们,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树生态文明新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新局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环境卫生   工作总结 )

度环境监察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怎么写

今天,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隆重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大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会后要狠抓落实。下面,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的简要回顾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以社会化参与、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9年1月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0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巩固扩大阶段。从1月至初,保护母亲河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地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由植树种草为主,到植树种草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天天环保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保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蓬勃发展阶段。从3月到现在,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一批示范工程相继竣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动员了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海外筹资6000多万元),在母亲河流域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六年来,我们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周)日”,利用每年的重大环境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小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清洁江河水,保护母亲河”、“承诺天天做,保护母亲河”、“请跟我来,天天环保”、“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创作歌剧、拍摄影视作品、举办生态文艺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平台。六年来,我们采取简单便利的方式,积极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创造条件。比如,“5元钱捐植1棵树,200元钱捐建1亩林”,只要愿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任何人都可以从节约用水、养花种草、净化环境等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以命名建设纪念林的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捐资,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保护母亲河行动架设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六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小渊基金”项目、举办“中日民间水论坛”等方式,积极推动中日生态环保合作,广泛建设“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通过建设“中埃青年友谊林”、亚欧基金合作、实施“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国际论坛、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年会、青年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走向世界。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框架下,我们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生态环保友好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建设“中直机关纪念林”、“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林”。6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了首届“中华环境奖”。5月,江泽民同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亲笔题词。4月,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来华参加中日青年生态合作论坛的日本代表团。12月,曾庆红同志会见日中绿化推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这一切都表明,保护母亲河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鼓励,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各级共青团、绿委、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记录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六年来积极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保护母亲河行动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才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才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 二、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以此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指明了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体验、生态环保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着力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广泛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文化。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青少年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受益者。生态环保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和弘扬的生态环保文化,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态环保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生态道德的养成和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浓郁社会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要大力倡导以“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要求,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传播生态文化的比较稳定的队伍,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在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青少年参与。 2.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生态环保实践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亲身体验,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探索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和公众直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和公众简便易行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主题活动,关注重点流域、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响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生态环保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广筹资金,着眼保持水土、治理污染、保护资源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证每个保护母亲河工程都是优质示范工程,让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3.围绕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开放性和危机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同时要在联合国青年政策框架内、国际青年组织框架内,广泛开展青年生态环保交流。要开展跨文明对话,积极引进国际资源,推进青年生态环保项目。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互惠、双赢的机制开展活动。总之,要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母亲河行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思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规律性认识。这些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自我运转能力更强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把深化社会动员机制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事业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动员机制。要充分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为基础,广泛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调动青少年的内在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志愿参与、形象代言、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实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简便易行的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2.要把完善多方合作机制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有力手段。保护母亲河行动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必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主动争取各主办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牵动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积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要利用好团内团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探索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更加踊跃出资建林的筹资机制,强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物质依托。 3.要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中之重。保护母亲河行动工程的建设,筹资是前提,建设和管理是关键。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显著的治理效果,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要按照基金管理使用要求,管理好各级专项行动资金,严格审批立项,科学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建设。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客观规律,在规划、论证、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移交等主要环节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全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延续。要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采取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 4.要把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团组织牵头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商讨。发展参与群体,适当组建团组织管理指导,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能自行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环保社团等组织形式。大胆探索用社会化、事业化方式推动大型群众性公益事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常规化、事业化。进一步建立以“母亲河奖”为龙头的表彰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积极导向,激发各方面支持和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 各级共青团组织是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组织协调部门之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绿委、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将保护母亲河行动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育人功能,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和有关部门一道,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事业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这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同志们,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树生态文明新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新局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工作总结   监察 )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怎么写

今天,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隆重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大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会后要狠抓落实。下面,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的简要回顾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以社会化参与、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1999年1月召开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为起点,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0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巩固扩大阶段。从1月至初,保护母亲河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地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由植树种草为主,到植树种草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天天环保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保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蓬勃发展阶段。从3月到现在,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面更加广泛,一批示范工程相继竣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六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动员了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海外筹资6000多万元),在母亲河流域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青少年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六年来,我们通过设立“保护母亲河(周)日”,利用每年的重大环境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了“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小事做起来,绿色助申奥”、“清洁江河水,保护母亲河”、“承诺天天做,保护母亲河”、“请跟我来,天天环保”、“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美化新三峡,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创作歌剧、拍摄影视作品、举办生态文艺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平台。六年来,我们采取简单便利的方式,积极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创造条件。比如,“5元钱捐植1棵树,200元钱捐建1亩林”,只要愿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任何人都可以从节约用水、养花种草、净化环境等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以命名建设纪念林的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团体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捐资,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保护母亲河行动架设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桥梁。六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小渊基金”项目、举办“中日民间水论坛”等方式,积极推动中日生态环保合作,广泛建设“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通过建设“中埃青年友谊林”、亚欧基金合作、实施“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国际论坛、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年会、青年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走向世界。在保护母亲河行动框架下,我们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生态环保友好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建设“中直机关纪念林”、“中央国家机关纪念林”。6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了首届“中华环境奖”。5月,江泽民同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亲笔题词。4月,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来华参加中日青年生态合作论坛的日本代表团。12月,曾庆红同志会见日中绿化推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这一切都表明,保护母亲河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鼓励,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各级共青团、绿委、人大环资委、政协人资环委、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记录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关心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六年来积极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保护母亲河行动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推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才能保持持久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才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才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 二、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并以此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指明了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以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体验、生态环保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着力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广泛动员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文化。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青少年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生态环保文化的受益者。生态环保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和弘扬的生态环保文化,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态环保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生态道德的养成和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道德,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浓郁社会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要大力倡导以“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要求,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传播生态文化的比较稳定的队伍,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在生态环保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青少年参与。 2.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实践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生态环保实践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亲身体验,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探索多种方式,为青少年和公众直接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根据青少年和公众简便易行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主题活动,关注重点流域、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重大节庆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响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一生态环保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广筹资金,着眼保持水土、治理污染、保护资源等,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扎扎实实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证每个保护母亲河工程都是优质示范工程,让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3.围绕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问题的开放性和危机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开放的观念、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同时要在联合国青年政策框架内、国际青年组织框架内,广泛开展青年生态环保交流。要开展跨文明对话,积极引进国际资源,推进青年生态环保项目。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互惠、双赢的机制开展活动。总之,要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母亲河行动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思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规律性认识。这些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自我运转能力更强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把深化社会动员机制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保事业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动员机制。要充分利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为基础,广泛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调动青少年的内在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志愿参与、形象代言、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实践。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简便易行的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2.要把完善多方合作机制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有力手段。保护母亲河行动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必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主动争取各主办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共青团承办落实的长效机制。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其牵动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积极开展与国外青年组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要利用好团内团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探索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更加踊跃出资建林的筹资机制,强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物质依托。 3.要把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中之重。保护母亲河行动工程的建设,筹资是前提,建设和管理是关键。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显著的治理效果,是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公众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要按照基金管理使用要求,管理好各级专项行动资金,严格审批立项,科学规划设计,认真施工建设。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客观规律,在规划、论证、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移交等主要环节上,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全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延续。要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采取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 4.要把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团组织牵头带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重大发展问题进行商讨。发展参与群体,适当组建团组织管理指导,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能自行运转、自我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环保社团等组织形式。大胆探索用社会化、事业化方式推动大型群众性公益事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常规化、事业化。进一步建立以“母亲河奖”为龙头的表彰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积极导向,激发各方面支持和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 各级共青团组织是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主要组织协调部门之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绿委、水利、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将保护母亲河行动纳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育人功能,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和有关部门一道,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事业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这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同志们,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树生态文明新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新局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溧阳市   工作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