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范文模板

共有254人参考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怎么写,2908字免费保先教育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怎么写

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范文(2908字)

关键词:村干部
待遇
探讨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农村已经顺利展开,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村干部待遇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现状及问题
1、待遇差距悬殊,付出与所得失衡。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机构,而是基层政权(乡、镇)之下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作用是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对于村委会干部的具体职责未详细制定,但村干部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职能工作,计划生育、税收清缴、综合治理等,部分村干部工作几十年,不论是从工作的难度方面,还是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方面看,都远远地大于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但在待遇方面,则远远不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大幅度上涨以后,这种差距就更大,导致心理失衡。
2、政绩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样对待。村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不论是因为违纪违法,犯错误落选,还是因为村干部敢说敢管,得罪人落选;还是宗族势力横行、歪风邪气盛行,被排挤落选;还是因为自身条件限制,因病、因事难以坚持工作,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都一样,均无任何补贴,什么待遇都没有,严重的失落感让退位者伤心、后继者寒心。
3、后顾之忧难解,养老与生活保障欠缺。村干部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大多数村干部已人到中年,几十年来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其他干部相比,退休无保障,收入差距大。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得罪领导政治上要命,得罪妻室生活上要命,得罪歹人全家不安宁”,村干部感到后顾有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现有村干部不想干,短期行为严重,工作得过且过,撞钟混日子,心情不畅等现象的发生。
一是部分村干部感到委屈。干工作几十年,辛辛苦苦、磕磕碰碰,活没少干,气没少受,上级、群众、家庭都不理解,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与认同。
二是村干部跳槽严重,后继乏人。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未真正进入正规,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能人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发家致富,导致村干部撂挑子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村干部选举频繁,村干部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下降,短期行为加重,债务增加,信誉度降低,甚至出现一个公章结交一次刻一刀的现象。
四是农村控制力明显降低,部分地方歪风邪气盛行,得不到有效地遏制,村委会被恶势力把持的现象也屡见报端。
二、几点建议
“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失去群众基础,我们的事业就无法进步,代表人民利益也就无从谈起。村干部待遇问题虽然反应不是十分强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转变政府职能。“大包大揽”和“甩手不管”都是错误的。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更应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生产经营内容的选择权,而不必在这些方面越俎代庖,去干那些诸如“催种催收”,干不了、干不好、不需干的事情,基层干部要把精力放在制定规划、政策服务、解决纠纷上,力争做到凡是市场能办到的决不代劳,凡是市场失灵的也决不退缩,帮助农民把方方面面的政策搞清楚,把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收集起来,完善农村经营组织,大力支持和发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民群众比较快地适应市场。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彻底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用到调解纠纷、统一规划公益事业等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来,真正解民忧、维民权、聚民力、造民福、得民心,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完善村干部待遇机制。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全部由国家承担,在当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途径还是要靠村提留,但根据各地村级经济情况来看,在实行误工补贴由村提留支付办法的同时,尚须实行村两委主要人员在职期间交纳养老保险费制度,其费用由政府统筹专款支付。对于有条件的村,可根据本村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村民大会,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对于集体经济有重大贡献者,应当重奖。对其他老村干根据工作年限,以现有的“三老”待遇对待,彻底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新、老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措施绝不仅仅是几个钱的问题,它代表着党对老村干们关怀,是老村干们视为生命备加珍惜的政治荣誉。
3、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一方面要任人唯贤,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完善对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根据农村当前情况,选拔任用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国家公务员到村委会兼任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同时,随着基层组织职能的转变,在村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减少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在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的基础上,放宽对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是否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是否有利于稳定农村大局为出发点,立足点,加大基层干部及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严格纪律,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完善对村干部的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及各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对个别无所作为、拉帮结派、违法乱纪干部要予以坚决撤换,奖勤罚懒。制定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办法,区别对待因不同原因落选的村干部。对于违法违纪村干部与其它干部要有区别,对于因违纪违法而落选的,则应当收回其由政府支付的养老保险金,起到奖优罚劣,弘扬正气的作用,确保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农村基层村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安心农村基层工作。
4、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老干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仅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而且要在政治上予以关怀,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以感情动人、以感情留人,老村干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荣誉感增强,在农村普遍形成一种尊敬老村干、爱护老村干的好风气,老村干就能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稳定的社会实践中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5、强化舆论引导,多宣传、少丑化。要大力弘扬基层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大宣传力度,以村民身边村干部的感人事迹,扭转近些年来一些由新闻媒介、文艺作品造成的社会舆论丑化或贬低乡村干部形象的风气,减轻其心理压力,树立基层村干部的真实形象。
6、抓好村支部建设。一些地方单纯搞村党支部书记下派,不是办法,统一进行,将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只能靠基层党员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干实干,靠与群众同甘共苦,奋力拼搏的精神,以扎实的工作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教育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就要求党支部每个党员及村干部要时刻站在各项工作前面,用自身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辛勤的汗水去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为村民排忧解难,成为村民的主心骨,通过自身“三个代表”的实践,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真正具有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427/

《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保先教育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保先教育范文

“阿是穴”疗法的用处和局限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用处   局限 )

保持农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党员先进性   长效机制 )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执政能力建设   是党的 )

学习体会交流:深刻剖析思想 努力提高认识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学习体会   剖析 )

党委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转段会议上的讲话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党委书记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