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为丝绸注入互联网基因

杭州是“丝绸之府”,也是IT产业云集之地,如何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为杭州丝绸织造业加码?丝绸企业执牛耳者万事利正在为古老的丝绸文化注入全新的互联网元素。

“第三条丝绸之路,即互联网时代O2O(即线上线下)的空中丝绸之路正在形成,起点就是杭州。”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如此阐述全新的丝绸之路战略。而回顾历史,3000年前,古人用木船从泉州出发,开创第一条丝绸之路;2000年前,张骞用骆驼从西安出发,探寻第二条丝绸之路。

线上营销 一年刷出2000万

白领章婧是一位时尚达人,每逢换季都会购入几条万事利的丝巾搭配衣物。原来章婧买丝巾或去万事利实体店,要么等同事一起凑单。按照万事利原有销售模式,要通过业务员一家家上门直销,在每家公司积累到一定购买数量时才能进行团购。这种方式耗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说,也限制了业务的快速拓展。

去年秋天,万事利将触角伸向手机移动端,在行业内首创“中国好丝绸”丝巾B2C(即“商”对“客”)营销平台。这款手机移动电商平台是一个以时下最热门的即时互动应用――微信为主要媒介的独立商城,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特性,颠覆传统、单向的营销模式,用层层叠加的分享积分返利、购买积分返利的创新制度,鼓励买家积极分享、推广平台上的产品或直接购买。

自“中国好丝绸”平台上线后,章婧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上下单,她直言“中国好丝绸”平台给她带来了诸多好处,“如果有小姐妹要买丝巾,还可以刷一下我的二维码下单,享受每件商品最高20%的返利额度。”

让消费者“既当消费者又当卖家”的线上营销方式到底有多好?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中国好丝绸”上线不到一年,就收获了10万粉丝和2000万元的销售份额。这个数字是以往直销模式不可想象的,平台甚至还同步撬动了万事利线下销售。去年在原有企业用户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万事利线下团购实现了20%的增长。

技术创新+互联网定制

对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来说,工业4.0意味着什么?“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

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是这样理解的:工业4.0就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制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要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互联网则是工业4.0的一环,机器对话机器,机器对话生产部件,以此提升产品质量,解放人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怎样做好这篇文章?在丝绸消费品市场上,从来都是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买什么(B2C模式),但是在“中国好丝绸”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实现私人订制(C2B模式)。从图案、用材的选择到设计方案的确定,再到生产进度的跟踪乃至产品的交付等一系列的流程,客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私人订制,费用与门店的品牌销售价格一致。

可以说,从B2C到C2B的转身,万事利开拓的是一片广阔的市场蓝海。

事实上,为了这次“互联网+”转身,万事利集团一直在进行技术革新。万事利一直在着力研究“色彩管理模拟系统”,这套系统能确保色彩还原度达到90%。除此之外,数码印花技术也是万事利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业内还未重视数码印花的时候,万事利集团已经着手建立数码印花厂。

经过六年发展,企业实现从前期打样、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向着大规模、小批量、精细化生产模式转变,并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可以推进与企业间一对一(团队)的跟进式服务。

“把先进的技术与互联网C2B商业模式相结合,就形成了链接网络虚拟产品到真实产品的革命性支撑技术。这些技术使得万事利最大限度地开发C2B市场成为可能。”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说。

按照李建华的说法,过去的互联网是发展线上、线下相对独立,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虚拟产品到真实产品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大量机会,任何互联网能链接的传统行业的未来市场都是巨大的。这就是万事利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秘诀所在。

“云管理”让成本中心变利润中心

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企业内部信息化管控平台显然也是转型的关键之一,为此万事利与中国电信、金蝶软件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一个“云管理”平台。比如一名万事利的普通员工,用编辑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能对项目进行及时总结,并上报至公司,即时进行信息交换。这让设计部门既熟悉客户关系管理、生产部门与市场,也让管理者即时获知项目动态,清晰掌握员工工作状态和进度。

“这种‘互联网+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使得集团的管理部门逐渐实现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创新,更是企业管理者的梦想。”万事利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群峰如是说。

1FWA.COM范文网站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5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