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心得体会精选3篇【荐读】范文(2875字)
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心得体会篇1:
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是凝聚中国人民伟大智慧,从古至今,最早始于西汉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是继隋而建立的强大的唐朝。然而到北宋时期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直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丝绸之路得以复兴,从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交流更是中国将自己更好的融入国际发扬中国文化,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华民族伟大创举,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人的创新。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心得体会篇2: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贸易投资不强劲,增长动力不稳固。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13%,贸易增长仅略高于1%,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因为当今世界缺乏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而是因为那些碎片化、排他性的国际合作,难以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尤其是近一个阶段,“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逐渐凸显,“黑天鹅”事件的不断发生,给世界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也给国际经贸深度合作带来了变数。
应对这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动向,需要中国能够担当起大国责任,继续擎起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旗,积极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以中国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增长激发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的建构与完善,并与国际社会更紧密地携手合作,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习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宏伟构想,正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潮流,秉承了开放包容的新理念,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合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彰显了以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旨在同参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促进参与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世界共同繁荣,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因而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实践进程。
“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总体框架顺利搭建,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目前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比如,“一带一路” 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共识不断凝聚,参与国家互联互通推进迅速、合作协议陆续签署、产能合作全面推进、贸易往来日益紧密、金融支撑基本到位,等等。
当然,“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尝试,需要各国的携手努力、砥砺前行。在全球化和多极化仍在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尚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当今,实现“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不只是一个倡导国的事情,更需要各参与伙伴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惟有各方共同付出努力,才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上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创造持续繁荣的新世界。
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心得体会篇3:
“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将引领又一次全球化浪潮。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难得的国际化发展机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一带一路”红利,中国企业需要有大眼光、大智慧、大胸怀。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考验能力,也考验定力。“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环境、商业基础和法律体系多样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一带一路”也不仅是单纯的工程项目,还是一个开放平台、一种发展哲学、一种全新理念。这要求中国企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时,既要“谋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抓住用好重大机遇;又要“取实”——更好地熟悉国外的法规,建起风险防范机制,切实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谋势才能取实。“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住大的方向,与重点合作领域对接,与沿线国家发展愿望对接,才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
近年来,中信集团秉承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是“资金融通”。中信银行积极打造国际化服务网络,持续加强对国家战略性项目的综合融资服务力度,着力发挥金融助推器作用;中信证券基于其收购中信里昂证券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形成的战略布局,在组织风险定价、畅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设施联通”,中信联合体参与缅甸皎漂经济特区的国际招标,中标了投资规模超过百亿美元的港口和工业园区两大项目,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在沿线中标的最大项目之一,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中信重工近年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发展,已拥有9个海外机构和7个备件服务基地。
取实也是为了谋势。“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这就尤其需要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在技术与标准等方面的硬实力建设,也注重坚持正确义利观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软实力建设;既注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注重民心相通,最终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成果。
对于中信,正确的义利观就是“先予后取,多予少取,必要时做到舍利取义”,不仅关注自身盈利和发展诉求,还要从长远考虑,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信建设在海外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同时,注重构建东道国自主发展能力平台,进行属地化管理,在当地开设为项目配套的工厂,大量雇佣当地员工,出资创办职业培训学校,带动当地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些举措加深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也是公司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合作伙伴长期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中信创办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打开窗口,改革开放后率先“走出去”,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截至底,中信集团在世界500强中排第156位,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信既有独特优势,也有丰富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们的机遇所在,更是我们的责任所系。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3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