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范文模板

共有277人参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怎么写,4610字免费保先教育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怎么写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范文(4610字)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来源: 作者:梁栋 心得体会之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这次在全党开展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中心”党委对这次教育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现正进行到“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我真正认识到了我党开展这次学教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看,这次教育活动是及时的、必要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次教育活动,是以全体党员为教育对象,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抓住了党建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这次学教活动落到实处,“中心”党委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制定了细致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坚持做到“四个贯穿始终”、“四为主”、“四字方针”、“四性要求”、“四个结合”,结合当前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服务,严格执行“九公开、”“六类事项办理制”,以“保持党员先进性,创优服务促发展”为目标,以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模范行动,向党组织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心得体会之二:向先模人物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具体部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针对这次教育活动,自上而下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中心”党委也制定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制度:白天学、晚上学,集中学加自学,学文件、学党的基本知识、看记录片,记笔记、写心得、设论坛、搞演讲。“中心”党委真正把这次学教活动落到了实处,我真正体会到了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严肃性。 现在大家都在谈-----谈对党的认识,谈对党在新时期开展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必要性的体会,还要谈我们针对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打算----也就是如何学?以什么样的态度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做好审批服务工作?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使我党始终保持先锋队的作用,我们党就必须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记得有位基层党员打过一个比方,说人的脑子就象是庄稼地,如果疏于管理就会长草(不长庄稼就长草)。我觉得这个比方很有哲理,即结合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又突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必要性。 接下来就是怎样学的问题。前几天我们听取了金兰英同志事迹报告会,对我触动很大。金兰英同志对党深刻地认识、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她善于学习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就学金兰英了。 金兰英同志七六年开始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她排除万难,战胜家庭的不幸,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艰苦的工作经历,磨练了她的斗志,丰富了工作经验,加深了她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同时也干出了卓越的功绩;她对马列主义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切身体会;她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当前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理解非常深刻;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宣传党的理论,教化群众;她熟悉国家大政方针,了解经济导向,并不失时机的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广大群众走上治富路。 总结金兰英同志的一生,是艰苦战斗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她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讲学习,才能求进步,只有讲学习,政治上才能清醒而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而持久。金兰英同志是普通党员的模范,是优秀党员的代表,因此我要向她学习,我决定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次教育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好审批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保持党员先进性,创优服务促发展”。 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心得体会之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开展这次教育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心”党委的要求上来。 首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关键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近年来,我们党为加强自身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主要是针对党员干部进行的。这次教育活动以全体党员为教育对象,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基础;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民心向背、事业兴衰,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政党如果丧失了先进性,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失去执政的基础。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而且是具体的、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壮举中;新中国建立初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模范行动中。当前我们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党的先进性放到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来定位,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来定位。抓好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把握住了时代发展要求,使我们的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中央明确提出,开展这次教育活动关键是对照“三个代表”要求和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着力解决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活动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我市整个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经过分析归纳,集中表现在“四个淡化、一个不适应”上。一是理想信念淡化。一部分党员感觉共产主义理想比较渺茫,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涵义理解不透,有的精神空虚、信仰迷失,极个别的还有信奉封建 迷信和信仰宗教的现象。二是宗旨观念淡化。有些党员只要个人利益不要集体利益,只要对上负责不要对下负责,只要群众尽义务不为群众搞服务,个别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利益,处事不公道,办事不公正;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起了群众的反感,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的隔膜。三是纪律观念淡化。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任务,对党组织的各项决议决定贯彻执行不力;有的连正常的组织生活也不参加,甚至与党组织明顶暗抗;极个别的还组织参与非正当活动,做了一些违背组织原则和党纪法规的事情。四是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没有光荣感和责任感,感觉与群众没什么两样,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在各方面起不到好的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党员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对一些歪风邪气和社会不良现象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五是素质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部分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一些科学的、积极的新生事物不支持、不鼓励甚至横加指责;还有一部分党员驾驭和运作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自己富不起来,用老套套解决新矛盾,办法少、思路窄,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多样化的价值观面前,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思潮面前,一些党员产生思想误区,人生观转向、是非观模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给我们的许多工作造成了困难。因此开展教育活动,对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作用,是一个为发展扫除思想障碍的重要工序。通过教育活动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党员队伍就能换发出新的生机,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会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推动肥城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我市提出了“到,全面建成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前列、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化处于领先水平、社会事业更快发展、全市人民共享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的备斗目标。这个目标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了跨越发展的思想,符合肥城的实际,也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全市各级党组织怎么领、怎么带,在于全市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怎么干、怎么率。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要让全市广大党员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牢牢抓紧第一要务,围绕实现五大经济重点的新突破,竭力尽智、发奋图强,加快肥城经济发展;要让广大党员成为先是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倡树文明道德风尚,带头维护政治社会稳定,营造积极向上、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要让广大党员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诚心诚意为群众搞好服务、谋利造福。特别是通过党员思想、作风、纪律的改进,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党心民心。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对我市各级党组织管党能力、创新能力的现实检验。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我们有责任完成好上级党委交给我们的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一定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抓紧、抓好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240/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保先教育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建设局版)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保先教育范文

“阿是穴”疗法的用处和局限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用处   局限 )

保持农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党员先进性   长效机制 )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执政能力建设   是党的 )

学习体会交流:深刻剖析思想 努力提高认识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学习体会   剖析 )

党委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转段会议上的讲话怎么写

中医针灸术里,有一种叫做“阿是穴”的穴位,不属于《针灸甲乙经》上的经络穴位名录,但也会被医者用到。据说这种穴位的来由是,哪儿痛,医生用手一按,患者应声叫:“啊——是!”而得名。显然,如果拿针治病的人,只知道扎阿是穴,就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古来医人类似于医国,只扎阿是穴的现象,在乡村治理方面也不鲜见。 已经有许多年了,在所谓的“三农问题”中,农民负担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农民叫,大小媒体叫,某些递折子的学者更是嚷得凶,中部地区出现的少数群体性农民抗争,成了他们博取上头垂顾的资本。没错,农民的负担是重,有些地区已经重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对于农民来说,对自身遭际最直接的感受,也就是他们的负担,但是,是不是将加在农民头上的所有负担,包括作为公民所应交纳的起码的税收统统减掉,农民就会从此富裕起来呢?所有了解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农民负担问题只是现时农村问题的表象,就事论事,无论以税费改革还是以补贴的方式解决之,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是穴疗法,充其量只是暂时从精神上缓解痛苦。 近来,政府对于农民负担的“旱情”施下不少雨露,农业税的取消,补贴的到位,让饥渴中的农民喜出望外。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下去调查发现,农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好事居然是真,有的农民甚至怀疑是不是要打台湾了,所以(中央)才对他们这么好。不过,上面的雨露固然令农民有望外之喜,但比起近来粮食涨价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却有小巫大巫之别,也就是说,减税和补贴只是减轻了农民的被剥夺和被抛弃感,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的,还是来自市场的粮食涨价。 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具体的说,是如何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只要存在增收的客观因素,比如粮食的涨价,或者技术条件的改善,比如种子的改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输入、贷款的增加等等,都可以部分地实现目标。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发育,二是制度和政策的变革。对于政府来说,有作为的空间事实上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空间,既农民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制度空间,即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配制的优化。 1980年代初推行的“大包干”制,实际上是大饥荒时代的应急产物,作为人民公社制度破产后的就急措施,当然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这种过于粗糙的制度变革居然20多年没有进一步推进,这不仅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极不适应,逻辑上也难以令人置信。今后的改革,无论农村土地是坚持公有化还是实行私有化方案,但至少在产权清晰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否则,无论是走集约经营的大农之路,还是实现新的合作经济,甚至试验以色列某些地方实行的基布兹(kibboutz)式的共产主义农庄,都失去了前提。退而言之,即使从技术改进的角度,产权的清晰也是必要的。比如,现在北方农村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严峻问题是,由于过分依赖化肥,土地严重板结、沙化甚至盐碱化,农民为了能够让土地保持产量,必须年复一年地增加化肥的投入,而化肥用得越多,土地的恶化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人形容说,等于是土壤吸了毒,身体越坏越要吸。其实,农民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是滥用化肥的结果,但却没有人愿意在产权不明确的土地上耗费改良土壤的成本。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在实际的承包操作中,大多数村庄都实行经常性的轮换,以求好地利益均沾,无论谁换到了好地上,都拼命地压榨地力,竭泽而渔,基本上不肯在改良土壤上花一分钱。在这里,制度的瓶颈已经成为技术改良不可逾越的桎梏。同样,对于农村经济的复苏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和适宜粮食深加工的优质粮食作物,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景的出路,但这种特种农业经营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相应的农业行业组织,即ngo高度发育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成本既高,效率且低,所以,破除以往对非政府组织的制度禁忌,无疑是又一项制度变革的急需。 更进一步,制度变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城乡的壁垒必须打破,绝对没有道理不给农民退出农业的自由,即使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贫民窟,恐怕也只能如此。其实,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没能避免的问题,既然中国并没有明显的第三种选择,这种城市化的代价就目前看来,是免不了的。现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贫民窟的雏形,大批在城里讨生活的农民,就挤在这些原来的农民房里,以至于这些地段的“违章建筑”越建越多,凡是这样的地方,无不居住拥挤,垃圾污水满地,蚊蝇肆虐,治安条件恶劣,连人家的贫民窟都不如。目前农民那人均一亩地来地,其实谈不上是某些人所说的社会保障,因为那一亩地起不了这个作用,不好好耕作甚至抛荒,是目前农民更为经济的选择,农民不能最终离开土地,恰是因为制度上的限制,只有打破这个限制,农村的土地才能在集约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增长点。以往中国农村的历史告诉我们,轻徭薄赋是一项被用得太多的“善政”,常常被用来救急,缓解农村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来这种善政加上撒胡椒面式的施舍,都抵不上制度和政策的威力,一次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施为,对农民的益处,远远大于一百次的赋税减免。中医理论告诉我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消除疼痛的根治方法是打通滞碍,使经络畅通,阿是穴疗法可以治标,但决不能治本,偶一为之固然无不可,但如果拿它当救命的法宝,终会误事。 ( 党委书记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