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三位杰出的贵阳老人范文(8185字)
黔山巍峨,南明水秀,地灵人杰,声名远播。在贵阳这片秀丽深邃的土地上,产生过多少名人雅士、古今人雄!在这里,我只想讲讲当代杰出的3位贵阳老人,一位是誉满神州的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书法家萧娴;另两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中国园林艺术家、著名书画家谢孝思与著名画家、诗人刘叔华伉俪。我因才疏学浅,文难成章,只能写些具体事情,留给后人,略表寸心。
誉满神州 名播四海
先说萧娴。萧娴,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1902年出生于贵阳一书香门第。父亲萧铁珊,精于诗文书法,是黔中名士,清末民初著名文学社团“南社”成员,曾任康有为子女的家庭教师,孙科秘书。萧娴3岁随父移居广州。5岁丧母。8岁自弄笔墨,写出的字令父惊喜,倍加关爱,悉心培养。11岁时开始在父亲指导下攻读古文诗词。13岁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又师从岭南画派名家高奇峰学画梅花。18岁左右,萧娴的书法在临写“三石一盘”(即《石门颂》、《石门铭》、《石鼓文》和《散氏盘》)的基础上,已形成自家面目,求字者日众,广州书法社吸收为会员。1922年,萧娴20岁,随父移居上海,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此前已见过萧娴临写的《散氏盘》册页,深感笔墨精到,才气横溢,十分赞赏,欣然赋诗赞曰:“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
萧娴24岁时随父去香港,鬻书为业。于右任、何应钦、李烈钧、刘三等著名人士,联名在报上刊出《介绍大书家萧娴》,赞她曰:“幼承庭训,即工书法。行楷精良,篆Q裔古。卫管复生,茂漪再世。女书家中,实罕其匹。海内名士,翕然誉之。”“书工篆隶,韵通秦汉。”
康有为和于右任等人所说“卫管”即东晋卫夫人和元代管夫人,都是大书家。卫夫人名卫铄,字茂漪,曾是书}王羲之的老师;管夫人是管仲姬,元代大书家赵孟之妻,皇帝赞为“善书妇”。明代大书家董其昌认为,在卫夫人之后,没有一个女书法家能和管夫人媲美。康、于等人以“卫管重来”,“卫管复生,茂漪再世”来赞誉萧娴,可见评价之高,这是对她最大的鼓励,更是对她深切的厚望。萧娴不负所期,毕生从事书艺。历经几十年,不畏艰与辛,不惧苦与累,刻苦攻书艺,终成大书家,誉满我神州,被称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书法家”,“当代女书圣。”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故乡,热爱公益。1983年《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所写散文:《高山飞瀑的女儿》;之后,中央电视台也曾播放由南京电视台摄制的传记式电视报告文学片《大笔豪情》,均盛赞萧娴。
萧娴先生曾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等职。1992年,在她90高龄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她回顾总结自己的一生:幼年随父赞助共和,及长在汕头教书同情革命;解放后,紧跟时代步伐要求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更见升华,于是年届90高龄时自觉提出了入党申请。“积几十年的切身体验,深切感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繁荣普现,更不会有今日艺术新生备受殊荣的萧娴。”她在入党宣誓时激情满怀,奋笔疾书“奋斗终生”4个大字。
1997年1月16日,萧娴病逝于南京,享年95岁。萧娴去世后,《服务导报》次日在头版头条,以黑底大号白字刊出“特别报道”,大标题是:《当代女书圣萧娴昨与世长辞》。当天的《扬子晚报》也刊登了萧娴去世的消息,尊称萧娴“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书法家”。1月26日,萧娴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大礼堂举行。江苏省、南京市领导和各界人士等共600余人参加了告别仪式。我市各界人士也都为萧老这位乡贤的去世而沉痛悲悼,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在《贵州日报》发表了题为《雄深苍浑女书豪――送萧娴大师》的悼念文章,表达了贵阳人民的心声。2000年8月,由南京著名作家俞律先生所著的《大书家萧娴》一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萧老这位书法大师“大写的一生”,特别是反映了她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这部书的出版得到贵阳市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这也是贵阳人民的心愿和责任。
再说谢孝思和刘叔华伉俪。谢孝思,男,字仲谋,1905年农历8月27日出生在贵阳市大南门外太子坡(今名石岭街)一个衰落的书香世家。其5岁时父亲去世,家中全靠母亲栽树种菜操持度日,家境日益艰难。6岁发蒙进私塾,11岁进了正谊小学,1920年考入达德中学。谢老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绘画。正谊、达德图画教师贾仲民、马啸澄,是他热爱中国书画、以至作为终身事业的奠基人。1923年,谢孝思任达德小学教师,结识了老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先生,从此与黄先生或聚或散,或南或北,20多年音信相通,得先生提携教诲,器重有加。1928年谢孝思考入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师从书画大家吕凤子先生。谢老十分敬重吕先生,潜心受教;吕先生悉力指导,使他受益匪浅。谢老曾说,黄、吕二先生是他“馨香长拜两恩师。”1933年毕业后谢老回到贵阳,曾在达德中学、贵阳高中、贵阳师专任教,后任达德学校校长。1939年,吕凤子先生担任国立艺专校长,应吕先生之邀,谢老去四川壁山,先后在国立艺专、正则艺专任教。1946年,随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居苏州。1946年至1949年,任社会教育学院校务委员、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先后担任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兼秘书长、市文教局长、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苏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主任、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苏州市文化局长、市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名誉主席、民进中央委员、民进苏州市委主委等职。10月22日,谢孝思先生因病在苏州逝世,享年103岁。
谢老从1946年迁居苏州,到因病去世,在苏州经历了62年,为苏州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谢老对苏州的贡献,首先要提到的是他为保护苏州古城、修复园林古迹、抢救众多文物竭尽全力,费尽心血。上世纪50年代初他主持园林修整委员会,组织专家和施工队伍从修复留园开始,用了3年多的时间修复了留园、拙政园、虎丘塔和寒山寺等共30多处园林古迹,抢救了众多文物。继后,苏州成立了园林管理处(1981年改为管理局),继续修整、恢复及新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十年浩劫”中,苏州园林古迹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苏州人民更加努力,全面修复。时,苏州(不含所辖五个县级市)已有265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25处,省级56处,市级184处。这些文物古迹几乎处处都留下了谢老的足迹,留下了他的心血和智慧。在此基础上,苏州这座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大致格局和风貌至今基本保存完好。1997年12月4日,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此骄人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苏州政府和人民对园林古迹倾心尽力地保护、抢救和修复。而其中谢孝思功莫大焉! 除了保护苏州古城,修复园林古迹,抢救众多文物,谢老在其他方面对苏州也多有贡献。他对苏州城市性质的定位和发展方针的确立,对弘扬苏州传统文化、促进苏州经济发展以及对苏州书画艺术的繁荣、新的吴门画派的形成、对苏绣的振兴、对评弹的创新、对道教音乐的开发、对人才的培养等等,都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
7月9日,苏州《姑苏晚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世纪老人与千年古城的对话》,连续报道4天,发了4个专版。在引语说:“为了保护这座古城,无数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其中谢孝思先生是‘最不能忘记’的古城守护者。没有他也许就没有古城完美的今天。”该通讯最后还把谢孝思与历史名人伍子胥一起来赞颂,称他们是“两位相距千年同为‘外地人’又为苏州作了巨大贡献的人物。”
据《苏州日报》报道,5月,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8月16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4836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谢孝思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向世界各国天文台发布的“谢孝思星”命名公报中指出:“谢孝思(1905―2008),是一位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中国园林艺术家和书画家,他在苏州古城保护、古典园林修复和文物抢救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6月28日,苏州举行“谢孝思星”、文化遗产守护名人命名仪式。省、市有关领导出席。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致辞中说:没有谢孝思,就没有苏州完美的今天。“谢孝思星”的命名,“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的称谓,是对他的最大嘉奖。
刘叔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她是谢孝思先生的夫人,笔名竹痴,也是贵阳人,生于1915年6月。她在国立艺专肄业,正则艺专毕业,师从吕凤子、潘天寿、吴之诸国画大师,专攻墨竹,师法宋、元诸大家,如文与可、柯九思、吴镇等先贤,得其要旨,于贵州、四川之竹写生尤多,遂有自家面目。她曾任苏州国画院院外画师、苏州女书画家协会会长、苏州鹤园画院特邀画师、江海书画会会员、吕凤子学术研究会顾问、苏州沦浪诗社副社长、江苏省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苏州园林管理局顾问等职。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出,并为苏州、青岛、银川、贵州等地博物馆收藏。有《刘叔华画竹集》、《谢孝思刘叔华书画集》、《槿花楼诗文集》等出版问世。
1942年,在黄齐生、吕凤子两先生相助下,刘叔华与谢孝思冲破封建桎梏,在重庆结为伉俪。58年来,夫妇两人志趣一致,既是生活上的亲密伴侣,更是事业上的知心知音,濡沫相依,情意绵长,同庆欢乐,共度患难。二老共用“槿花楼主”别号,人称神仙伴侣。1992年8月1日是二老金婚之日,合作《梅竹双清图》,谢老题诗:“濡沫相亲五十年,算来一万八千天。 槿花楼上传心事,好把双清仔细看。”
2000年6月23日,刘老在苏州因病去世,享年85岁。谢老悲痛至极,当晚谢老黯然神伤地孤坐到半夜,慢慢走到书桌旁,颤抖着手,噙着泪水,写就了悼夫人刘叔华的挽联:“琴瑟合调近百载;梅竹相依少一人!”
情系桑梓 多次返乡
萧老和谢老、刘老久客他乡,情系桑梓,多次返乡参观考察,建言献策,贡献良多。
萧娴先生曾经3次返回故乡,都受到隆重而亲切的接待。1983年劫波渡尽,盛世重来,贵阳市委、市政府代表乡亲百姓,邀请萧老在阔别近70年后重回故里,举办个人书展,成为一时之盛事。时任市委书记夏页文请出几届省、市领导,会见萧老并为萧老接风洗尘。萧老刚到贵阳,《贵阳晚报》记者就去采访并请萧老作诗一首登在报上。诗云:“山中云树依前绿,陌上秋花老更红。 此日相逢夸盛世,故乡万事笑谈中。”在此之前,《贵州日报》记者也曾到南京采访她,并请她赋诗一首刊登在《贵州日报》上。诗曰:“年年江表度重阳,老去他乡念故乡。想见娄山关上雁,正衔明月叫晨霜。”
这两首诗充分表达了萧老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之情。是日,萧老亲赴正在病中的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大书家、诗人陈恒安家中拜望。陈恒安先生非常感动,十分感谢。不久,萧娴先生书法展在贵阳隆重开幕,新闻媒体热情报道,观众极为踊跃。萧老之后两次回乡都与向贵阳人民捐赠书法作品有关。
谢孝思和刘叔华两老多次回乡,均受到热忱欢迎和亲切接待。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首次回到贵阳,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都赠送了自己亲自创作的梅花图,大家十分感谢。谢老倡议,贵阳和苏州共同举办书画联展,促进两市文化交流,大家热烈赞同。1978年,举办了第一届贵阳、苏州书画联展,先在苏州展出;1978年12月底至1979年元月初又来贵阳,在省展览馆展出,盛况空前。谢老亲率苏州书画家代表团一行12人来筑,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两地书画家相互观摩作品,切磋书画技艺,并在金桥饭店共同创作了《春回大地》巨幅大画,讴歌新时期春天的到来。1984年,贵州一些书画家建议谢老再回贵阳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留些作品在贵州。这个建议得到谢老采纳。1985年10月,谢老和刘老的书画作品在贵阳开展,参观者众,好评如潮。1986年,贵州美术出版社、贵阳市文化局在展览作品中选出50幅,出版了《谢孝思画集》。
1988年,谢老偕夫人再次还乡。他到百花湖、黄果树、天生桥写生。嗣后,他创作了巨型大画《百花湖》,还赋诗一首:“黔国江山如画图,峰峦洞壑似天都;老夫一向心胸廓,最爱汪洋千岛湖。”这幅巨画被省博物馆视为艺术珍品而收藏。
1992年,又举办了第二届贵阳、苏州书画联展。8月17日先在省博物馆展出,苏州派了由谢老担任团长的苏州书画家代表团前来参加。展览很成功,谢老写了一首诗,题目是:“题画黔灵松,一九九二年参加贵阳苏州书画展。”诗曰:“黄山古怪华山清,数到家山应有名。笔底邀来都是友,乡亲毕竟让黔灵。”同年10月,书画联展在苏州展出。时任省书协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市书画院院长,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为团长,率市书画家代表团前去参加,向苏州学习。在此期间,代表团参观了寒山寺。戴明贤得知,就在清末时,贵阳人陈夔龙担任江苏巡抚,曾主持修复过寒山寺;联想起同是贵阳人的谢孝思,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曾主持修复过寒山寺,很为两位乡贤替贵阳争光而自豪。回到贵阳后,赋诗一首,寄与谢老。诗曰:“渔火疏钟遗韵长,劫灰战炬几沧桑;百年起废寒山寺,人物风流两贵阳。”此诗倍受称赞,后来此诗又由明贤亲自书写,赠予寒山寺。该寺刻碑上墙,永久保存。 贵阳市人民政府
1991年10月17日
当日下午,在金桥饭店二楼会议室,市委、市政府举行捐赠仪式。萧老在工作人员陪同下缓步进入会场,市委书记李万禄第一个迎上来,紧握萧老的手,把她搀扶到会议室正中座位上。参加仪式的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健,还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著名书画家等等。萧老向李万禄等送交了《捐赠书》,李万禄向萧老颁发了《荣誉证书》。萧老在讲话时,说了父亲萧铁珊对她的培养,老师康有为对她的教诲,至于她自己,却说得很少,只说她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她要把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家乡人民。与会人员报以热烈掌声,因为她讲得很具体、很亲切,句句话体现了一个“爱”字:爱祖国、爱家乡、爱艺术、爱父亲、爱老师。李万禄在会上致词,他代表全市人民感谢萧老的深情厚谊,表示对萧老捐赠的书法瑰宝,一定要保存好、管理好,让其流芳百世;并要以此鼓励全市人民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品德。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开始在翠微阁建立“萧娴先生书法作品陈列馆”。该馆于1993年6月基本建成。以萧老捐赠作品为基础,由包俊宜编辑的《萧娴先生书法集》于1993年7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经包俊宜多方联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挥豪为陈列馆和书法集题写了馆名和书名。还有一件值得特别提到的事,在《萧娴先生书法集》编辑过程中,大家看到萧老应邀写的“自序”,都认为写得很好。包俊宜即送给我看看。当时我正因病住院,在病床上看完后,感到此文写得非常好,内涵丰富,言简意赅,富含哲理,文采飞扬,是篇难得的好文章。建议立即与萧老联系,请她再亲自书写一遍,然后我们就刊登在书法集的卷首。包俊宜立即与萧老联系,萧老慨然应允,不久就寄来亲自书写的“萧娴自序”,就是《萧娴先生书法集》上刊登的那篇文书双绝的精妙文章。现将《萧娴自序》全文辑录如下:
“辛未九秋,承贵阳市政府下邀,得再返故里,结缘山水,交游人物。娴之以书艺为终身追求,实缘吾黔灵气熏染。今年九十有一,叶虽未落,先有归根之想。乃以平生书作,或篆或隶,或真或行,凡百有一件,敬献故乡人民。又承贵阳市政府垂青,择善影印出版。而拙作未善,能不愧畏!然既有就教天下高明之机缘,则又窃喜。娴髫龄学书,青年师事康南海先生,一以广艺舟双楫为导,篆宗石鼓,隶法石门颂,楷则以石门铭为本,更广觅天下佳帖勤读,以纠碑之朴野耳。惜累遭世乱,苦为衣食奔走,遑论临池,而情之所钟,不忍全废。‘文革’之后,遂为专业。盛世老民,M不快哉!或问作书经验,窃以为即作人经验,一‘真’而已。不忸怩作态,则得之矣。娴老矣,而书尚不能老,若天益以寿,更奋十年秃笔,则书之老境庶几可及。谨以自勉!是册问世,承贵阳同仁大力襄助,谨遥致万分之谢!壬申夏月,於南京玄武湖畔。”
1993年初秋,萧老第三次回到贵阳,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返乡,前来出席“萧娴先生书法作品陈列馆”落成揭幕仪式。8月2日,萧老一行飞抵贵阳,时任贵阳市长刘也强亲到机场热忱欢迎,并对萧老在贵阳的活动与生活精心作了安排。8月6日,甲秀楼风景区内“整旧如旧”的翠微园揭匾开放,设在翠微园中翠微阁的“萧娴先生书法作品陈列馆”同时剪彩开馆。前来祝贺的省、市领导有王朝文、李万禄、刘也强、张继忠、廖海波,以及老同志秦天真、吴实、李庭桂、黄晋裳、吴志刚等人,还有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书法界的知名人士、各界书法爱好者及家属代表。省、市领导多人环立在身座轮椅的萧老后面合影留念,表达对这位为桑梓争光的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众多宾客也争相与萧老合影留念。萧老坐在轮椅上不时向四周拱手致谢。在热烈的掌声中,她亲自拿起剪刀,为自己的书法作品陈列馆剪了彩。时任副市长王选才主持揭幕仪式,时任市委副书记李长兴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了话。舞狮子、敲锣鼓、放鞭炮,整个揭幕仪式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一天,萧老非常开心,满脸红光,神采奕奕,完全不像年届九旬的老人。她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临别时,她坐在轮椅上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谢谢你,这事是你主持办成的。”我说:“应该谢谢的是您。今天是您的重要节日,您是这里的主人。应该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萧老三次回乡,除了将100余幅书法作品捐赠故乡贵阳人民,还在名山胜水、文物古迹留下许多墨宝,十分珍贵。她第一次返乡,初游黄果树,就大书“白水奇观”4个擘窠大字,并为龙宫书名。在甲秀楼,她书写名联:“西南天大;今古人雄。”“飞甲天下,落影秀寰中。”在翠微园整修时,她题写了“拱南阁”与“翠微阁”的匾名。在第二次返乡时,萧老曾游当时设在大十字的屋顶花园,会见贵阳首任市委书记、市长秦天真,并与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和诗人王萼华相聚,畅叙一番,喜之不尽;也应花园主人之求,书赠墨宝:“楼不在高,有园则新”。特别要提到的是,萧老在修复扶风山景区时,题写了“王阳明先生祠”的匾额。在扶风山景区内共有两祠,除了萧老题匾的“王阳明先生祠”,还有康有为先生题写匾额的“尹道真先生祠”。康有为和萧娴两师生,在不同的时期,先后于同一景区内为“双祠”题匾,已在文坛传为佳话。
1999年年初,我得到一个信息,谢孝思和刘叔华两老愿把自己创作的160余件书画作品捐赠故乡贵阳人民。我即与黄晋裳和时任市文化局长孙凤岐商量此事。大家认为,这是一件重要事情,应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旋即由市文化局向市政府写了请示报告。在时任贵阳市长孙国强主持下,于1999年4月14日开会研究,原则同意市文化局的请示,决定在与两老渊源深厚的达德学校旧址内建立两位先生书画作品陈列馆。鉴于两老常回贵阳,并决定赠与一套住宅。4月下旬,我就和黄晋裳等人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前往苏州,与谢老、刘老商议此事,并把市里的决定告知他们。两老在与子女商议后真诚表示:“我们早有这个心愿,全家同意。贵阳市委、市政府有此决定,我们十分满意,非常感谢!”我们回到贵阳后,孙凤岐很高兴,立即忙着筹办此事,筹建陈列馆,寻找赠与住宅。并把谢老及其女儿友竹接到贵阳达德学校旧址实地考察。谢老在考察后,同意在达德学校后院北厢房设立陈列馆;同时议定了馆舍改造、作品提交、开放时间等一些具体问题。同年6月,孙凤岐随同时任副市长唐光族前往苏州,接受这批赠品。孙凤岐回忆说:“谢老是个极认真的人,在我们去之前,他已将所捐作品编号登记造册。那天,谢老和我们将所捐作品清点装箱时发现少了一幅,马上叫来儿子,厉声问其缘由,原来是儿子拿去给正在学画的小孙子临摹了,谢老立令儿子将其作品取回装箱。一旁的我们甚感过意不去,就说将这幅作品留给孙子吧,谢老义正言辞说:‘这些作品已经捐赠,一件也不能留,孙子要临摹,就去贵阳临摹。’谢老用现身说法诠释了什么是‘一诺千金’。顿时,我们对面前这位老人更加肃然起敬!”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5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