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我是真心主人翁范文(2497字)
两代人的纠结
朱峰在一家市属国有企业担任技术研发团队主管,平日里也算稳重,可这些天心神不定――单位即将启动新一轮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是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上面领导找他谈话,说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可以购买公司新增股份。
朱峰是搞技术的,对员工持股知之甚少,既然领导说员工持股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大势所趋,倒也掂出了分量。只是这“员工持股”需要自己掏钱来买公司股份,心里便有点踌躇。
这件事在朱峰的父亲老朱看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本人就是上一轮国企改革的亲历者,那段经历,叠加着他一生的坎坷和辉煌。
15年前,老朱还是沈阳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电工,近30年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和企业融为一体。但2000年,在国企改革的洪流中,四建这家已经出现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始传出全员下岗的风声。
几次吹风会上,领导表示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是任何个人可以改变的。最终通知下达,全员下岗成为事实。“到财务科签了字,20多年的工龄,就换来了1.3万元钱的买断钱。”走到厂门口,老朱哭了,“不再是全民工了,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家里的生计靠什么?孩子上学的钱从哪儿来?”
彷徨、煎熬的日子确实经历了一阵,但随后老朱发现“世界真的很大”,他和班组几个工友从蹲马路给人当临时工干起,历经几年的风雨奔波,后来合伙成立了装修公司。如今老朱和以前的工友,生活都趋于稳定甚至富裕,但谁也忘不了那些年的绝望和挣扎。上一次国企改革,带给他们的记忆并不愉快。
所以听说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的内容之一时,老朱依旧忐忑担忧:这员工持股,真能让职工受益吗?这一次改革,会不会让儿子也像自己那样经历一番风雨?
试点将至
上一代人对国企改革的感受是复杂的,因为它牵动了无数家庭,改变了千百万职工的命运。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钉] [容]基表示,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搞好国有企业需要逐步做到企业能破产、职工能辞退。
中小国企破产兼并、员工下岗的高峰期,出现在1998年至2000年。大批的国有企业被改制、撤销、破产、兼并,职工走向社会,这在今天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对于习惯了一切靠国家的职工,感觉就像被流放到了另一个世界去重新谋生。
与之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似乎并没进入广泛的公众视野,因为经过上轮改革,国企的整体规模和从业者数量已经大幅缩减,此轮改革影响的职工人数并不多。但实际上,这是一次更艰难和重要的改革,它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走向甚至经济安危。也因此,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正在同步推进,员工持股悄然而至。
所谓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员工通过贷款购买、现金支付等方式,拥有企业的股票,从而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并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6月下旬,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启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新通道。
很显然,这一次改革,对职工的影响将截然不同。
创新激励点
这种不同,是因为两次改革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目标。
长期跟踪国企改革的瑞银投资分析师刘东升认为,1978年至所经历的国企改革,主要是为了打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将企业推向市场。推进过程中,必然有大量国企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出现倒闭、破产。
“改革是不进则退的,如果当时走回头路,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在刘东升看来,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大潮,实际上是用阵痛换来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换来中国连续10多年的高速发展。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用“壮士断腕”,因为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已经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了大量优势资源,无论企业利润还是市场占有率,国企都在经济中占据领头羊的地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提出深化改革的蓝图,国企改革进入实操阶段。从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的混合所有制经营到中信集团的整体上市,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6家公司作为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第一批试点企业,种种迹象显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正在同步推进。在实施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下,“混合所有制”、“引入资本”、“整体上市”等成为支撑新一轮大型国企改革破局的关键词。
今年1月,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审议了《关于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允许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并鼓励企业员工成为股东,这是又一次牵涉到职工利益的重大改革。
“员工持股是为了激发企业活力,某种角度,能让员工参与企业红利的分配。”刘东升谈道,占有优势资源的国企虽然目前拥有大量资产,能够创造可观的利润,却面临创新能力下降、竞争意识薄弱的局面。很多国企都遭遇人才流失问题,比如他曾调研的一家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团队几乎每两年就换一茬人。
“培养出的人才都跳槽去了外企或民营企业,那里有国企体制下给不出的高薪待遇。以至于一开全国展销会,国企老总在同行的展台,总能碰到自己昔日的部下。”
培养的人才为追求更高的待遇而跳槽,留下的人又安于现状不再创新,这导致国企体制下的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减慢,拼搏精神日渐式微,如果任由下去,国企只剩下一堆不再产生价值的资产。
正是在这种需求之下,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才会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员工不仅仅是为企业工作,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企业发展创造利润,员工凭借股权做企业的主人翁,实现红利分享。企业一旦上市,股价的上涨还可带来惊人的回报,只有这种驱动,才能重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改革,最关键是改变人的思维、态度。”刘东升说,通过与国有企业的核心员工分享利润来激发国企活力,让国企更加适应市场,这也是改革释放的红利。
当然,能否把握这样的红利,要看这次国企改革中,对于员工持股设计的程度。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5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