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范文模板

共有272人参考“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怎么写,5829字免费三个代表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怎么写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范文(5829字)

1月10日,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江泽民同志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党工作的大事,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以利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地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使我们的党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富有战斗力”[1](2001-01-11)根据江泽民同志这一指示,为了提高我们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就不能不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指导我们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不仅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而且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生产力的新划分和新归结
“三个代表”中第一个就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这里,江泽民同志从生产力中划分出“先进生产力”,并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推动。这就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更准确地揭示了让会历史发展的归根到底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唯物史观发现的思维过程,马克思曾做过这样的描述: 我们之所以把马克思的这一大段话逐字逐句地引证过来,就因为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精辟的解剖,是对于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的经典描述,就因为只有这样完整的引证才可以使人们从中发现马克思揭示社会秘密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正如列宁所分析的:“马克思究竟怎样得出这个基本思想呢?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3](P.6)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秘密创立科学的历史观,就在于他“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3](P.8)。
以往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都是用社会意识解释社会存在,用政治关系解释经济关系,因而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只有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到社会存在中去寻找社会意识的根源,到经济关系中去寻找政治关系的根源,并进而到生产力中去寻找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根源。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把政治关系归结于经济关系,把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归结于生产力。所谓“归结于”就是“归根结蒂取决于”的意思。很显然,先是生产力发生变化,然后由它决定并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再后是由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由此看来,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的变化都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结蒂,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所创立的这一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唯物史观中所讲的“生产力”是一个整体综合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讲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时,都没有再进一步分析“生产力”。马克思在讲到作为资本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的生产力时说:“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4]邓小平同志在这个基础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5]十年后,邓小平同志又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6](P .275)“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P.274)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第一次对“生产力”本身进行层次的分析,从中划分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的一大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共产党应当成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重要思想,又进一步把“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力中划分出来加以单独的强调和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的又一发展。根据这一思想,作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的生产力,是一个复合体。任何一个社会里的生产力,其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与生产关系相对,可以说推动社会发展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但真正能起这种推动作用的不是一般生产力,更不是落后的生产力,而是社会中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社会前进。共产党人要代表的不是一般生产力的要求,更不是社会上那些落后的生产力的要求,而只能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划分出“第一生产力”是对生产力要素的划分,那么江泽民同志划分出“先进生产力”则是对生产力性质的划分。从生产力中进一步划分出“先进生产力”,从而也就可以把生产关系,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个新划分和新归结,是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先进的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具有相对的意义。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先进的管理方式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从事的生产活动。在当代中国,它是以高科技为典型特征的。先进的生产力体现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方向,对于社会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对文化现象进行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
关于观察文化现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做过原则性的论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7]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关系与思想形式的关系的一般观点,是我们观察文化现象及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理论依据。正是依据这一基本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8](P.694)随即,以当时的中国为例具体地阐明了这种关系:“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一切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属于这类文化的代表。”[8](P.694-695)“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8](P.695)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为政治和经济服务。这是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这一理论和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在唯物史观关于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进行具体的分析,突出“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动态上考察文化现象,特别强调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的理论。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为之服务。因此,观察文化问题必须依据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由经济和政治的具体分析入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政治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服务的文化,才是我们时代的先进文化。具体地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应当是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应当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有民族凝聚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应当是既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应当是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应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促进这种先进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才是我们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需要。与此相联系,我们还要注意反对一切落后的或反动的文化,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江泽民同志对于“先进文化”的强调为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性质上说,我们应当发展“先进文化”。从发展上说,我们应当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作为先进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其前进方向最终是由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规定的。先进的生产力为了得到充分的发展,必然要求适合其发展的生产关系。由这种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为了更好地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而文化正是这种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归根到底又归终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他们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先进的文化已如前述,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他们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使之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服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提升
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提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对立的基本标志。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P.1031)依据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也是唯物史观和共产党人革命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所谓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不过是基于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对物质产品的占有关系。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他们的物质 利益有关。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了人们活动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作为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其根源就在于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利益仍然是人们历史活动的客观动因。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在她那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毛泽东同志总是强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9](P.1094-1095);我们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P.1004)。在讲到对待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时,他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9](P.864) 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化繁荣文化。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目的正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正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最初动因和最终目的。离开了人民利益的实现,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都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最终统一体现在人民利益的实现上,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尺度。以往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虽然也强调物质利益在人的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像“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这样把利益,特别是人民的利益,单独划出来作为一个范畴,与生产力和文化并提,而且看作是此二者的最根本的统一的体,还是不曾有过的。
四、唯物史观总体的新把握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从党的建设方面论述了三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形成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总特征和总观点,可以看作对于唯物史观总体的一种新的把握。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严密的整体。这三个方面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讲的是物质生产的问题;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讲的是精神生产的问题。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两个基本的方面。作为这两种生产的产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人类社会的文明。然而,无论物质生产或精神生产,其主体其基本的承担者是人民群众。“三个代表”讲的其实就是人民群众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问题,或从事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人民群众的问题。唯物史观所说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其实讲的就是人民群众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活动过程;所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实讲的就是人民群众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此可见,“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三个代表”的主题就是唯物史观的主题;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唯物史观三个基本范畴或三个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看作唯物史观的当代的总体把握,是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把握。
[收稿日期]2001-04-10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7.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49194/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三个代表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三个代表范文

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我党   所处 )

真学真用“三个代表”抓实抓好第一要务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抓好   第一要务 )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重要思想   民族 )

职场进阶三个代表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进阶   职场 )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树立“以德治校”观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以德   树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