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模板

共有193人参考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么写,5713字免费三个代表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么写

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5713字)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改革精神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摘 要 题】党建天地•高层论坛

  【 正 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他要求全党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将党的性质进一步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统一全党的认识,有利于把全民族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万众一心地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即依据对国际风云变幻,单极和多极矛盾斗争的战略形势的正确判断,依据对国内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形势的正确判断,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变化的战略形势的正确判断提出来的。

  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这样一个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课题。

  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话,“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任何阶级、任何政党只有顺乎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潮流的自觉回应,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是一个与时俱进、头脑清醒、既有崇高理想又有务实精神的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连同我党创立八十多年积累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党衡量自己在变革中如何始终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纯洁性、先进性的一杆标尺。世界在变、历史在变、时代在变,我们党和每一个党员都要适应这种变化。只要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沿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去发展,沿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去发展,沿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去发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一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执政地位就会更加巩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可以防止和避免重犯历次政治运动中“左”和“右”的错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就必定能进一步增强,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

  二、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还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必须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认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大惩处腐败的力度,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保证我们的事业与时俱进,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康,都要首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纯洁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也是治理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就我国西部地区来看,纪检监察工作同样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为其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保证。第一,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第二,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使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大批引进人才,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第三,要执行经济工作纪律。要继续加大查办经济案件的力度,挖出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的“蛀虫”;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提供纪律保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第四,要严格执行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切实保护各族群众政治上、经济上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

  纪检监察工作只有牢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树立“严格执纪,全面服务”的意识,扎实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改革精神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过去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要使党的建设与时俱进,把党建设得更加朝气蓬勃,更富有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

  江泽民同志去年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他还明确要求,纪律检查工作的思想方法、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纪律检查工作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纪律检查工作的人员素质、工作作风要与时俱进。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深化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规律。要努力创新,不断改进纪律检查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纪检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第一,纪检监察工作的思想方法、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这一切都对党的工作包括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从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高度,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严肃党的纪律的问题。已经制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要及时进行清理,必须坚持的要坚决执行,不完全适用的要作出调整,已经过时的要废止,需要作出新规定的要抓紧制定。

  第二,纪检监察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

  党的纪检工作有着自己的优良传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保证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顺利进行。过去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必须坚持和发扬光大。同时要结合新的实际,继续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工作思路要从侧重治标转移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轨道上来,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继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更要加强预防性、预测性的工作,及时发现、研究带有倾向性、前瞻性的问题,规范在前,预防在前,将监督的关口前移。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腐败斗争也面临着犯罪分子高智能化、犯罪手段高技术化的挑战,纪检监察工作也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

  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纪检监察工作,我们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按照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明确要求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形成能够有效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这就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形成“用好权、管好钱、选好人”的体制和机制。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堵塞财政管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漏洞,不断健全财政管理机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克服和防止司法领域的腐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总之,要把反腐倡廉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同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三,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作风要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要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作风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二十字要求表明,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政治上过得硬,要忠于党和人民,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地与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同时要努力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业务能力。

  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交给的反腐倡廉的重大责任,必须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身作则,秉公执纪,带头树立法纪观念,牢记“两个务必”,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敬。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49167/

《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三个代表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三个代表范文

“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怎么写

【原文出处】求实【原刊地名】南昌【原刊期号】200306【原刊页号】11~13【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作 者】陈家广【作者简介】陈家广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515)【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贯彻中,中国共产党又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并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将对今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摘 要 题】党建天地•领导与执政【关 键 词】“三个代表”/党的执政/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 文】 探索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具体阶段的重大课题。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执政观,这在探索执政规律的课题上迈开了关键的步伐,其执政理念举世瞩目。 一、对党的执政问题的探索引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是现代政治组织的追求目标。对于共产党而言,执政的深远意义在于:其一,执政是在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方式,或者说是领导的内容之一;其二,执政要追求积极后果而避免消极后果,也即执好政;其三,执政是在各阶段的执好政基础上,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性社会形态里的长期执政。 然而,由于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共产党执政遭受到严重挫折。而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循,在经历了初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也面临了一系列考验,如经济犯罪、腐败等。这与党执政的固有意义有着明显的差距。解决有关执政的问题,把党执政的根本要求有机结合于现实中尤其迫切。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实践上,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十三年来的执政,没有战乱、内乱和动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重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是成功的,它不断推动执政目标指向的实现,执好了政,这给思考党的执政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有益的参考参照物。“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 二、“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三个代表”,又以“三个代表”为其执政衡量标准,剖析现实问题,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首先是党的领导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的问题。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化,党的领导要求扩大覆盖面。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阶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且精神生活中除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2](P59-60)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意图和其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勾结“民运分子”和我国境内敌对分子等向我国的发难,更是混淆了部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中,发生了一系列与党的执政不相协调的问题: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问题、怪事出来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党组织涣散无力,放松群众工作,出现群体性事件,领导手足失措。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则出现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有很大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党的执政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在工作全局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了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我国改革对思想影响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的认识,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 其次是对党自身建设的深化知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党的执政必须做到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和培养造就接班人。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事关执好政,培养造就接班人事关长期执政。领导水平和“与时俱进”就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执政能力,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以及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问题。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或者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克服不正之风,惩治腐败,则是一个突出的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党内确实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如果我们不下最大的决心加以解决,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些腐败案件触目惊心,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9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2](P72) 三、以“三个代表”的新型执政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涵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推进的强大动力。 为何要党的领导?回答是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过去的选择能否逻辑地推出未来的选择,为何苏东各国人民过去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20世纪90年代又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执政观进一步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它主动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形成双向选择;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就现阶段而言,“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因此,人民过去以此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来也会因此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现实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主动选择、做到“三个代表”以达到双向选择?“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提出,现实中党的领导体现为党掌握权力的执政,而“三个代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因而这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对待权力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问题意识”和“人心向背律”对待权力。 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人心向背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政权失去的结果。这就是“人心向背律”。“人心向背律”在《孟子•高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的论述之后,一直是中国正直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权兴亡的高度来考察,认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在执政以后,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并极力维护和不断扩大这种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团体。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2](P109)“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72)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菲律宾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换言之,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是人心向背变化的结果。 从理念上廓清认识,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执政观不仅以此推论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层面,以方式的建构设定党的领导。其纲要性要求表现为:通过制订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特别是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从而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一纲要性要求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具体化。 正是以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源源涌流。【参考文献】 [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执政   代表 )

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怎么写

【原文出处】求实【原刊地名】南昌【原刊期号】200306【原刊页号】11~13【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作 者】陈家广【作者简介】陈家广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515)【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贯彻中,中国共产党又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并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将对今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摘 要 题】党建天地•领导与执政【关 键 词】“三个代表”/党的执政/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 文】 探索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具体阶段的重大课题。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执政观,这在探索执政规律的课题上迈开了关键的步伐,其执政理念举世瞩目。 一、对党的执政问题的探索引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是现代政治组织的追求目标。对于共产党而言,执政的深远意义在于:其一,执政是在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方式,或者说是领导的内容之一;其二,执政要追求积极后果而避免消极后果,也即执好政;其三,执政是在各阶段的执好政基础上,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性社会形态里的长期执政。 然而,由于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共产党执政遭受到严重挫折。而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循,在经历了初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也面临了一系列考验,如经济犯罪、腐败等。这与党执政的固有意义有着明显的差距。解决有关执政的问题,把党执政的根本要求有机结合于现实中尤其迫切。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实践上,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十三年来的执政,没有战乱、内乱和动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重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是成功的,它不断推动执政目标指向的实现,执好了政,这给思考党的执政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有益的参考参照物。“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 二、“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三个代表”,又以“三个代表”为其执政衡量标准,剖析现实问题,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首先是党的领导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的问题。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化,党的领导要求扩大覆盖面。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阶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且精神生活中除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2](P59-60)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意图和其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勾结“民运分子”和我国境内敌对分子等向我国的发难,更是混淆了部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中,发生了一系列与党的执政不相协调的问题: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问题、怪事出来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党组织涣散无力,放松群众工作,出现群体性事件,领导手足失措。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则出现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有很大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党的执政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在工作全局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了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我国改革对思想影响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的认识,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 其次是对党自身建设的深化知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党的执政必须做到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和培养造就接班人。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事关执好政,培养造就接班人事关长期执政。领导水平和“与时俱进”就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执政能力,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以及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问题。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或者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克服不正之风,惩治腐败,则是一个突出的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党内确实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如果我们不下最大的决心加以解决,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些腐败案件触目惊心,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9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2](P72) 三、以“三个代表”的新型执政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涵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推进的强大动力。 为何要党的领导?回答是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过去的选择能否逻辑地推出未来的选择,为何苏东各国人民过去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20世纪90年代又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执政观进一步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它主动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形成双向选择;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就现阶段而言,“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因此,人民过去以此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来也会因此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现实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主动选择、做到“三个代表”以达到双向选择?“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提出,现实中党的领导体现为党掌握权力的执政,而“三个代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因而这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对待权力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问题意识”和“人心向背律”对待权力。 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人心向背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政权失去的结果。这就是“人心向背律”。“人心向背律”在《孟子•高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的论述之后,一直是中国正直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权兴亡的高度来考察,认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在执政以后,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并极力维护和不断扩大这种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团体。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2](P109)“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72)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菲律宾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换言之,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是人心向背变化的结果。 从理念上廓清认识,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执政观不仅以此推论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层面,以方式的建构设定党的领导。其纲要性要求表现为:通过制订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特别是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从而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一纲要性要求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具体化。 正是以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源源涌流。【参考文献】 [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地位   代表 )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文化工作的指南怎么写

【原文出处】求实【原刊地名】南昌【原刊期号】200306【原刊页号】11~13【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作 者】陈家广【作者简介】陈家广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515)【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贯彻中,中国共产党又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并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将对今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摘 要 题】党建天地•领导与执政【关 键 词】“三个代表”/党的执政/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 文】 探索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具体阶段的重大课题。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执政观,这在探索执政规律的课题上迈开了关键的步伐,其执政理念举世瞩目。 一、对党的执政问题的探索引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是现代政治组织的追求目标。对于共产党而言,执政的深远意义在于:其一,执政是在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方式,或者说是领导的内容之一;其二,执政要追求积极后果而避免消极后果,也即执好政;其三,执政是在各阶段的执好政基础上,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性社会形态里的长期执政。 然而,由于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共产党执政遭受到严重挫折。而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循,在经历了初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也面临了一系列考验,如经济犯罪、腐败等。这与党执政的固有意义有着明显的差距。解决有关执政的问题,把党执政的根本要求有机结合于现实中尤其迫切。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实践上,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十三年来的执政,没有战乱、内乱和动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重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是成功的,它不断推动执政目标指向的实现,执好了政,这给思考党的执政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有益的参考参照物。“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 二、“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三个代表”,又以“三个代表”为其执政衡量标准,剖析现实问题,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首先是党的领导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的问题。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化,党的领导要求扩大覆盖面。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阶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且精神生活中除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2](P59-60)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意图和其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勾结“民运分子”和我国境内敌对分子等向我国的发难,更是混淆了部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中,发生了一系列与党的执政不相协调的问题: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问题、怪事出来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党组织涣散无力,放松群众工作,出现群体性事件,领导手足失措。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则出现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有很大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党的执政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在工作全局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了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我国改革对思想影响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的认识,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 其次是对党自身建设的深化知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党的执政必须做到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和培养造就接班人。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事关执好政,培养造就接班人事关长期执政。领导水平和“与时俱进”就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执政能力,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以及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问题。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或者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克服不正之风,惩治腐败,则是一个突出的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党内确实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如果我们不下最大的决心加以解决,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些腐败案件触目惊心,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9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2](P72) 三、以“三个代表”的新型执政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涵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推进的强大动力。 为何要党的领导?回答是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过去的选择能否逻辑地推出未来的选择,为何苏东各国人民过去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20世纪90年代又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执政观进一步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它主动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形成双向选择;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就现阶段而言,“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因此,人民过去以此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来也会因此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现实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主动选择、做到“三个代表”以达到双向选择?“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提出,现实中党的领导体现为党掌握权力的执政,而“三个代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因而这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对待权力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问题意识”和“人心向背律”对待权力。 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人心向背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政权失去的结果。这就是“人心向背律”。“人心向背律”在《孟子•高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的论述之后,一直是中国正直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权兴亡的高度来考察,认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在执政以后,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并极力维护和不断扩大这种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团体。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2](P109)“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72)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菲律宾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换言之,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是人心向背变化的结果。 从理念上廓清认识,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执政观不仅以此推论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层面,以方式的建构设定党的领导。其纲要性要求表现为:通过制订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特别是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从而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一纲要性要求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具体化。 正是以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源源涌流。【参考文献】 [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是我国   重要思想 )

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怎么写

【原文出处】求实【原刊地名】南昌【原刊期号】200306【原刊页号】11~13【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作 者】陈家广【作者简介】陈家广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515)【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贯彻中,中国共产党又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并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将对今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摘 要 题】党建天地•领导与执政【关 键 词】“三个代表”/党的执政/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 文】 探索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具体阶段的重大课题。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执政观,这在探索执政规律的课题上迈开了关键的步伐,其执政理念举世瞩目。 一、对党的执政问题的探索引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是现代政治组织的追求目标。对于共产党而言,执政的深远意义在于:其一,执政是在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方式,或者说是领导的内容之一;其二,执政要追求积极后果而避免消极后果,也即执好政;其三,执政是在各阶段的执好政基础上,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性社会形态里的长期执政。 然而,由于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共产党执政遭受到严重挫折。而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循,在经历了初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也面临了一系列考验,如经济犯罪、腐败等。这与党执政的固有意义有着明显的差距。解决有关执政的问题,把党执政的根本要求有机结合于现实中尤其迫切。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实践上,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十三年来的执政,没有战乱、内乱和动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重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是成功的,它不断推动执政目标指向的实现,执好了政,这给思考党的执政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有益的参考参照物。“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 二、“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三个代表”,又以“三个代表”为其执政衡量标准,剖析现实问题,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首先是党的领导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的问题。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化,党的领导要求扩大覆盖面。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阶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且精神生活中除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2](P59-60)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意图和其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勾结“民运分子”和我国境内敌对分子等向我国的发难,更是混淆了部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中,发生了一系列与党的执政不相协调的问题: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问题、怪事出来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党组织涣散无力,放松群众工作,出现群体性事件,领导手足失措。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则出现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有很大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党的执政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在工作全局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了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我国改革对思想影响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的认识,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 其次是对党自身建设的深化知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党的执政必须做到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和培养造就接班人。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事关执好政,培养造就接班人事关长期执政。领导水平和“与时俱进”就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执政能力,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以及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问题。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或者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克服不正之风,惩治腐败,则是一个突出的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党内确实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如果我们不下最大的决心加以解决,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些腐败案件触目惊心,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9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2](P72) 三、以“三个代表”的新型执政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涵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推进的强大动力。 为何要党的领导?回答是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过去的选择能否逻辑地推出未来的选择,为何苏东各国人民过去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20世纪90年代又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执政观进一步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它主动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形成双向选择;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就现阶段而言,“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因此,人民过去以此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来也会因此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现实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主动选择、做到“三个代表”以达到双向选择?“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提出,现实中党的领导体现为党掌握权力的执政,而“三个代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因而这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对待权力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问题意识”和“人心向背律”对待权力。 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人心向背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政权失去的结果。这就是“人心向背律”。“人心向背律”在《孟子•高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的论述之后,一直是中国正直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权兴亡的高度来考察,认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在执政以后,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并极力维护和不断扩大这种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团体。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2](P109)“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72)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菲律宾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换言之,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是人心向背变化的结果。 从理念上廓清认识,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执政观不仅以此推论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层面,以方式的建构设定党的领导。其纲要性要求表现为:通过制订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特别是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从而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一纲要性要求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具体化。 正是以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源源涌流。【参考文献】 [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我党   所处 )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怎么写

【原文出处】求实【原刊地名】南昌【原刊期号】200306【原刊页号】11~13【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作 者】陈家广【作者简介】陈家广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515)【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贯彻中,中国共产党又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并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推进,将对今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摘 要 题】党建天地•领导与执政【关 键 词】“三个代表”/党的执政/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 文】 探索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具体阶段的重大课题。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执政观,这在探索执政规律的课题上迈开了关键的步伐,其执政理念举世瞩目。 一、对党的执政问题的探索引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是现代政治组织的追求目标。对于共产党而言,执政的深远意义在于:其一,执政是在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方式,或者说是领导的内容之一;其二,执政要追求积极后果而避免消极后果,也即执好政;其三,执政是在各阶段的执好政基础上,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性社会形态里的长期执政。 然而,由于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共产党执政遭受到严重挫折。而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循,在经历了初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也面临了一系列考验,如经济犯罪、腐败等。这与党执政的固有意义有着明显的差距。解决有关执政的问题,把党执政的根本要求有机结合于现实中尤其迫切。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实践上,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十三年来的执政,没有战乱、内乱和动乱,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重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是成功的,它不断推动执政目标指向的实现,执好了政,这给思考党的执政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有益的参考参照物。“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 二、“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对党的执政的思考中产生出“三个代表”,又以“三个代表”为其执政衡量标准,剖析现实问题,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的认识。 首先是党的领导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的问题。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多样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化,党的领导要求扩大覆盖面。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阶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且精神生活中除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2](P59-60)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意图和其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勾结“民运分子”和我国境内敌对分子等向我国的发难,更是混淆了部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中,发生了一系列与党的执政不相协调的问题: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问题、怪事出来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党组织涣散无力,放松群众工作,出现群体性事件,领导手足失措。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则出现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有很大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党的执政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在工作全局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了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观察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我国改革对思想影响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的认识,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 其次是对党自身建设的深化知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党的执政必须做到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和培养造就接班人。领导水平的“与时俱进”、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事关执好政,培养造就接班人事关长期执政。领导水平和“与时俱进”就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执政能力,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以及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问题。努力克服腐败消极现象,或者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克服不正之风,惩治腐败,则是一个突出的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党内确实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如果我们不下最大的决心加以解决,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些腐败案件触目惊心,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9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2](P72) 三、以“三个代表”的新型执政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涵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无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推进的强大动力。 为何要党的领导?回答是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过去的选择能否逻辑地推出未来的选择,为何苏东各国人民过去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20世纪90年代又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执政观进一步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它主动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形成双向选择;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就现阶段而言,“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因此,人民过去以此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来也会因此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现实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主动选择、做到“三个代表”以达到双向选择?“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提出,现实中党的领导体现为党掌握权力的执政,而“三个代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因而这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对待权力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问题意识”和“人心向背律”对待权力。 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人心向背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政权失去的结果。这就是“人心向背律”。“人心向背律”在《孟子•高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的论述之后,一直是中国正直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权兴亡的高度来考察,认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在执政以后,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并极力维护和不断扩大这种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团体。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2](P109)“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72)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很多都走了从得到民心兴起到失去民心衰亡的这样一条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菲律宾政局的动荡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换言之,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是人心向背变化的结果。 从理念上廓清认识,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执政观不仅以此推论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层面,以方式的建构设定党的领导。其纲要性要求表现为:通过制订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特别是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从而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一纲要性要求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具体化。 正是以对党的领导进行了从理念到方式的时代性建构,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执政观,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源源涌流。【参考文献】 [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党史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