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范文模板

共有352人参考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怎么写,8065字免费三个代表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怎么写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范文(8065字)

【原文出处】光明日报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21018
【原刊页号】①
【分 类 号】A3
【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
【复印期号】200302
【 标 题】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
【 作 者】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朱有志/赵应云/何畏/刘建武/周发源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当今世界、当代中国的新变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视野,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历史的眼光,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清醒观察并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内涵。
“三个代表”从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出发,纵观当今社会革命主体力量和共产党执政地位变化的新特点,丰富和发展了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唯物史现,系统展示了我们党的群众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统一。
【摘 要 题】三个代表
【 正 文】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实践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根基,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从哲学上深入研究“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不断变化着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理论、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江泽民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当今世界、当代中国的新变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视野,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典范。
“三个代表”洞察当今世情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结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于这种规律性,我们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获得精神上的自觉,越能把握每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当今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态势。这种新态势表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的主题更加突出。在这种国际局势下,中国该怎么办?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办?这就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正是反映这一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密切联系起来,把中国的问题与世界的变化密切联系起来,把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三个代表”第一次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一次把“始终”成为三个方面的“忠实代表”作为根本要求提了出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过去的历史经验、当前的历史责任和未来的历史使命。无论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的都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使然,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个代表”洞察我国国情的新变化,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依据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所得出的新结论。我们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将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历史定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的同时,必须从当今国内国际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动纲领,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阶段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变化。“三个代表”正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这个阶段上的新变化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从根本上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三个代表”通过生产力、思想文化和人民利益三大要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党的本质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同时,它也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要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就必须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三个代表”洞察中国共产党党情的新变化,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成果。我们党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党情发生的新变化。当今党情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已从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长期执掌着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种长期执政的地位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使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伟大纲领。它既着眼于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又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显然,“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一般原理,更深刻地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统一,更全面地体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它说明,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因此,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以“三个代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纵观国际风云,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多年的老党、大党相继丢失政权甚至走向衰亡的历史教训,也从反面证明,共产党只有用“三个代表”武装起来,永远保持先进性,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实事求是,清醒观察并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观基础
人类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社会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历史的眼光,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清醒观察并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体现了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新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变革的内在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发展方向的基准。能否反映并代表这种要求,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还是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同志则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并提出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实践证明,每当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思想前进一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集中表现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水平的竞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贯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怎样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面对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我们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使这个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正是在深入观察和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高度,对生产力问题作出了科学和深刻的揭示。他指出:“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样,就把生产力的先进性与执政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了,从而顺乎时代和合乎规律地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发展观作出的新贡献。
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列为“三个代表”之首,并提到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表明我们党不是从静态意义上去代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是从动态过程中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动态的过程,就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党在生产力方面的代表作用及其发挥,必然有效地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有人提出疑问说,在“三个代表”中为什么只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提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其实,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中,已经内在地包含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建设。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游离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之外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正是立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都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说这种调整和改革所解决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在动力问题,那么,着眼于生产力要素中的人的因素,“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就是深入解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问题。只有把解决外在动力与解决内在动力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三个代表”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拓展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要求,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文化,不仅蕴含着时代精神,而且蕴含着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某种先进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潜在力量,它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模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灵魂和动力。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体系,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江泽民同志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提出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使我们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辩证关系的认识,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家经济富强、政治民主与文化昌明的内在逻辑,从而发展了“两手抓”的历史辩证法,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
在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存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巨大的。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和公正,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和开拓勇气等,都是文化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范畴越来越广泛,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乃至于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大杠杆”,杜会进步的“火车头”。人们越来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认识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先进文化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政治文明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新世纪继续高举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就必须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采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显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文化发展战略上,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大胆汲取和融会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的蕴涵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使民族文化在不断实现创新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巩固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以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史观基础
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最通俗、最深刻的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哲学基础。“三个代表”正是从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出发,纵观当今社会变革主体力量和共产党执政地位变化的新特点,丰富和发展了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唯物史观,系统展示了我们党的群众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统一。
“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真谛,科学展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确认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体地位。因此,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自觉地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既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主持中央工作伊始,就提出“要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批判各种否定、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他再一次郑重告诫全党:“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以人民群众作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危险的。
“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群众史观的本质,科学展现了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哲理根基。从历史主体的意义上说,唯物史观就是群众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就是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和根本尺度。在“三个代表”中,“根本利益”不是抽象的概念,其内涵是具体而丰富的。它是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这些利益根据社会的不同领域和主体的不同需求,又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整体。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核心,文化利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一种反映或表现,只有充分享有文化利益,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才能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追求和实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因此,我们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和处理好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自的内部关系,统筹兼顾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团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个人的利益以及近期与长远、全局与局部的利益,使之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和处理好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展现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这一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科学领导方法。“三个代表”正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深刻反映了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任何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阶级基础,就无以立党;如果没有一个牢固的群众基础,就不可能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现在,我们党是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不同层次的掌权者。这种情况既为我们更好地服务人民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苏联共产党是大党老党,可垮起来就是一夜之间!究其根源,就是它严重地脱离了群众,丢掉了民心。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自觉地把党是否能够巩固执政地位和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放到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去考察,放到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去考察,注重把社会上不同的阶层、团体和群众团结并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决策上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得到应得的实惠;在举措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作风上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疾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句话,就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49156/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三个代表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三个代表范文

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我党   所处 )

真学真用“三个代表”抓实抓好第一要务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抓好   第一要务 )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重要思想   民族 )

职场进阶三个代表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进阶   职场 )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树立“以德治校”观怎么写

【原文出处】长江论坛【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论“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作 者】张蔚萍【作者简介】张蔚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密切相关;与当前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密切相关;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挫折密切相关;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密切相关;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摘 要 题】学习园地•时代背景【关 键 词】三个代表/科学依据/历史方位【 正 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搞清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指党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党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依据和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二是依据对国内战略形势和严峻考验的正确判断;三是依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形势任务的正确判断。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20世纪前后国内外和党内外发生的五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一、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曾经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句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第二句话是:“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邓小平这两句话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形势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特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局势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和多极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一直在谋求独霸世界。围绕一极与多极的斗争,大国关系跌宕起伏。欧盟加快推进政治、经济、外交、防务一体化进程,有摆脱对美依赖的战略考虑;日本也不会长期甘于美国小伙伴的地位;俄罗斯对美让步较多是为了以退求进,重振大国地位;印度等地区大国不甘寂寞,谋求走向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级、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利用多极化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发展,它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国流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给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因而也会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日益被边缘化。我们党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既关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也关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趋利避害,加快经济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新的推动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60%~80%,尤其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强化了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贫困和技术依附,在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如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人民,是人类文明进步中面临的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重大新课题。 第四,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的既有冷战思维、和平演变、霸权主义、军事干涉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艾滋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这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民族宗教矛盾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区热点问题持续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印巴基本矛盾没有消除、伊拉克上空战火弥漫,使国际安全局势存在许多变数。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安全局势总体缓和、和平、稳定,局部紧张、战乱、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我们党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的情况,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干涉别国内政。发展中国家经过冷战后10多年的冲击和磨难,正在出现新的觉醒,要求加强合作、联合图强、团结御侮的呼声在增大。南北之间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展开的斗争相当激烈。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第三世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国际形势下,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把党自身建设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提出和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经受住“风云变幻”和力量重新组合的考验。否则,就有被时代淘汰甚至被国际风云吞没的危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与进入新世纪前后我们党所处的“伟大变革”形势有密切关系 2000年前后,正是我国“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这个关键时刻和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二,表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全党面临着“变革不变质”、“变革不变向”的严峻考验。苏联共产党人是最早搞变革的,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他们虽然都高喊改革,但都在变革中无一例外地变质了,因而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还是执政为民和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的。这一点首先必须肯定。然而,却有一些人在这场变革中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政治方向,有的人甚至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要看到,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两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一方面为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而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党员干部投机钻营、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犯错误和腐败的人特别多。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腐败的易发期、多发期、高发期。一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面临着会不会变质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场“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用“三个代表”来加强党的建设,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德才兼备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而使党在新世纪永远保持其先进性,这是伟大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国内“伟大变革”形势及其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来的。 三、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有密切关系 四、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的重托有密切关系 五、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 以德   树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