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查询

《副书记在青年中心揭牌仪式发言》范文模板

共有235人参考副书记在青年中心揭牌仪式发言怎么写,1353字免费党会发言模板格式范文
范文模板大全
副书记在青年中心揭牌仪式发言怎么写

副书记在青年中心揭牌仪式发言范文(1353字)

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区镇青年中心揭牌成立仪式。首先,我谨代表共青团市委对镇青年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青年中心建设的区委、区政府以及镇党委、政府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青年中心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团干部和中心全体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建设青年中心是团的十五大提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共青团大胆进行基层组织创新的探索成果,是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新的有效形式,它将为团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服务渔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供新的有效平台。团市委对青年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视,把青年中心建设作为全团重点工作,按照团省委的要求作了专门部署,各县(区)团委积极响应,把青年中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青年中心的建立,就是团区委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结果。借此机会,我就全市渔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谈三点意见。

一是要大力开发服务项目,打造青年中心服务品牌。青年中心定位是服务型组织,这就要求要紧紧围绕“党政所急、青年所需、中心能为”的原则大力开发服务项目,推动工作的开展。当前时期,就要紧紧抓住渔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需求提供服务,引导广大渔农村青年积极响应“我年轻、我创业”的号召,努力争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高素质渔农民;就要紧紧抓住渔农村青年文化娱乐的需求提供服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要紧紧抓住渔农村青年对外交流的需求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各类联谊活动,提供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

二是要积极探索运行机制,促进青年中心自主运转。机制建设是青年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年中心是否有生命力,作用发挥是否持久,都需要完善的机制来保障。要选好配强理事会,建立健全理事会议等青年中心工作制度;要大力培育组建各类兴趣型、服务型、功能型的青年社团或青年协会,延伸工作手臂;要在立足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注重以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式寻求青年中心的良性发展,建立起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有效机制。

三是要注重典型带动全面,推动青年中心深入发展。青年中心建设是共青团工作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在青年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把握其自身规律?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作用?这都需要我们共青团干部共同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各县(团)区委以青年中心试点为依托,及时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加大指导力度,深入了解掌握青年的需求特点,以点带面,逐步建成多种形式的青年中心。围绕“建起来、活起来、亮起来”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年中心建设新路子、新办法,争取为全市的青年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和模式。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建设青年中心是我市共青团组织投身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一项服务性工作。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大力关怀下,通过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干部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把我市的青年中心创建成为基层团组织集聚人才、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新平台,真正实现“服务青年、发展青年、凝聚青年”的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青年中心的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各位青年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1FWA范文链接:http://www.1fwa.com/fanwen/141616/

《副书记在青年中心揭牌仪式发言.doc》
将范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参考和打印
党会发言范文模板范本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文件为doc格式

未知区域的朋友,你觉得副书记在青年中心揭牌仪式发言范文格式写法怎么样?(最多500字,当前字数:0)
党会发言范文

陈章元:如何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怎么写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具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党的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前几年的“三讲”教育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通过广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党内批评,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纯洁,巩固党的团结。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党内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生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批评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既要有良好的动机,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方式方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内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部队建设方向、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以及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防止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  注重批评的针对性。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批评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不能触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你讲出来了,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现在,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时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往往用“有的”、“有时”来代替具体对象,对批评的问题也是反复打磨,结果把批评的对象虚化了,把批评的问题空泛化了,使批评无关痛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该点名的点名,对问题严重的要猛击一掌。  注重批评的启迪性。批评要收到实效,必须给人理性的启发。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使被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启迪性就在于抓住本质,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使批评真正具有启迪性,关键是把危害讲透,把根子找准,把方向指明。把危害讲透,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清缺点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把根子找准,就是要认真加以分析,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把症结找准确、找具体,决不能找偏了、找错了;把方向指明,就是要提出希望要求,指出方法途径,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一次批评,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层境界。  三、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  要使党内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提高认识,又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为开展党内批评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好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功能。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制度机制,增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对那些制度落实得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的,要限期整改。  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好,关键是领导没有很好地带头。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书记、副书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要勇于直言相谏,充分体现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雅量,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倡导什么样的风气。要在党内形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其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和重用。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和事佬”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决不能重用。特别是选配正副书记,尤其要选那些原则性强的干部,既要看是否老练稳健,又要看原则性强不强;既要看能不能团结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评人,为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党内   批评 )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19944年9月8日)怎么写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具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党的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前几年的“三讲”教育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通过广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党内批评,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纯洁,巩固党的团结。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党内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生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批评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既要有良好的动机,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方式方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内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部队建设方向、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以及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防止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  注重批评的针对性。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批评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不能触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你讲出来了,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现在,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时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往往用“有的”、“有时”来代替具体对象,对批评的问题也是反复打磨,结果把批评的对象虚化了,把批评的问题空泛化了,使批评无关痛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该点名的点名,对问题严重的要猛击一掌。  注重批评的启迪性。批评要收到实效,必须给人理性的启发。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使被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启迪性就在于抓住本质,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使批评真正具有启迪性,关键是把危害讲透,把根子找准,把方向指明。把危害讲透,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清缺点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把根子找准,就是要认真加以分析,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把症结找准确、找具体,决不能找偏了、找错了;把方向指明,就是要提出希望要求,指出方法途径,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一次批评,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层境界。  三、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  要使党内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提高认识,又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为开展党内批评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好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功能。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制度机制,增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对那些制度落实得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的,要限期整改。  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好,关键是领导没有很好地带头。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书记、副书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要勇于直言相谏,充分体现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雅量,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倡导什么样的风气。要在党内形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其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和重用。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和事佬”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决不能重用。特别是选配正副书记,尤其要选那些原则性强的干部,既要看是否老练稳健,又要看原则性强不强;既要看能不能团结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评人,为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

书记在十要十戒教育动员会发言怎么写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具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党的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前几年的“三讲”教育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通过广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党内批评,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纯洁,巩固党的团结。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党内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生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批评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既要有良好的动机,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方式方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内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部队建设方向、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以及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防止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  注重批评的针对性。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批评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不能触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你讲出来了,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现在,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时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往往用“有的”、“有时”来代替具体对象,对批评的问题也是反复打磨,结果把批评的对象虚化了,把批评的问题空泛化了,使批评无关痛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该点名的点名,对问题严重的要猛击一掌。  注重批评的启迪性。批评要收到实效,必须给人理性的启发。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使被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启迪性就在于抓住本质,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使批评真正具有启迪性,关键是把危害讲透,把根子找准,把方向指明。把危害讲透,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清缺点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把根子找准,就是要认真加以分析,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把症结找准确、找具体,决不能找偏了、找错了;把方向指明,就是要提出希望要求,指出方法途径,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一次批评,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层境界。  三、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  要使党内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提高认识,又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为开展党内批评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好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功能。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制度机制,增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对那些制度落实得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的,要限期整改。  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好,关键是领导没有很好地带头。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书记、副书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要勇于直言相谏,充分体现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雅量,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倡导什么样的风气。要在党内形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其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和重用。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和事佬”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决不能重用。特别是选配正副书记,尤其要选那些原则性强的干部,既要看是否老练稳健,又要看原则性强不强;既要看能不能团结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评人,为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动员会   书记 )

总结经验 把握规律怎么写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具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党的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前几年的“三讲”教育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通过广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党内批评,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纯洁,巩固党的团结。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党内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生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批评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既要有良好的动机,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方式方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内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部队建设方向、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以及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防止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  注重批评的针对性。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批评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不能触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你讲出来了,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现在,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时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往往用“有的”、“有时”来代替具体对象,对批评的问题也是反复打磨,结果把批评的对象虚化了,把批评的问题空泛化了,使批评无关痛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该点名的点名,对问题严重的要猛击一掌。  注重批评的启迪性。批评要收到实效,必须给人理性的启发。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使被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启迪性就在于抓住本质,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使批评真正具有启迪性,关键是把危害讲透,把根子找准,把方向指明。把危害讲透,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清缺点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把根子找准,就是要认真加以分析,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把症结找准确、找具体,决不能找偏了、找错了;把方向指明,就是要提出希望要求,指出方法途径,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一次批评,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层境界。  三、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  要使党内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提高认识,又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为开展党内批评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好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功能。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制度机制,增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对那些制度落实得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的,要限期整改。  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好,关键是领导没有很好地带头。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书记、副书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要勇于直言相谏,充分体现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雅量,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倡导什么样的风气。要在党内形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其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和重用。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和事佬”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决不能重用。特别是选配正副书记,尤其要选那些原则性强的干部,既要看是否老练稳健,又要看原则性强不强;既要看能不能团结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评人,为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总结经验   规律 )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会上的发言怎么写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具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党的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前几年的“三讲”教育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通过广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党内批评,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纯洁,巩固党的团结。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党内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生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批评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既要有良好的动机,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方式方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  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内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部队建设方向、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以及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防止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  注重批评的针对性。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批评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不能触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你讲出来了,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现在,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时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往往用“有的”、“有时”来代替具体对象,对批评的问题也是反复打磨,结果把批评的对象虚化了,把批评的问题空泛化了,使批评无关痛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该点名的点名,对问题严重的要猛击一掌。  注重批评的启迪性。批评要收到实效,必须给人理性的启发。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使被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启迪性就在于抓住本质,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使批评真正具有启迪性,关键是把危害讲透,把根子找准,把方向指明。把危害讲透,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清缺点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把根子找准,就是要认真加以分析,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把症结找准确、找具体,决不能找偏了、找错了;把方向指明,就是要提出希望要求,指出方法途径,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一次批评,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层境界。  三、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  要使党内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提高认识,又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为开展党内批评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好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功能。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制度机制,增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对那些制度落实得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的,要限期整改。  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好,关键是领导没有很好地带头。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书记、副书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要勇于直言相谏,充分体现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雅量,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倡导什么样的风气。要在党内形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其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和重用。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和事佬”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决不能重用。特别是选配正副书记,尤其要选那些原则性强的干部,既要看是否老练稳健,又要看原则性强不强;既要看能不能团结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评人,为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会上   保持共产党员 )